教育论文网

西北半干旱黄绵土区长期施肥的作物产量及土壤质量响应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论文
西北半干旱黄绵土区长期施肥的作物产量及土壤质量响应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 研究背景第13-14页
  · 研究进展第14-21页
    · 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第14页
    · 长期施肥对作物根系的影响第14-15页
    ·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第15-16页
    · 长期施肥对土壤轻组和粗组有机碳的影响第16-18页
    · 长期施肥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第18-19页
    ·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第19-20页
    · 土壤质量及土壤质量评价第20-21页
  · 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立题依据第22-25页
  · 研究目的意义第22-23页
  · 研究内容第23-24页
  ·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第25-32页
  · 试验地概况第25页
  · 试验设计第25-26页
  · 栽培管理第26页
  ·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26-27页
  · 分析测定项目及方法第27-31页
    · 植物样品氮磷钾含量第27页
    · 根重和根长第27页
    · 土壤及有机肥基本理化性状第27-28页
    · 土壤有机碳物理分组第28页
    · 土壤团聚体第28-29页
    · 微生物量碳氮第29页
    · 土壤酶活性第29-31页
  ·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第31-32页
第四章 长期施肥的作物响应第32-47页
  · 结果与分析第32-43页
    · 作物产量及稳定性第32-33页
    · 作物产量演变第33-35页
    · 氮、磷、钾及有机肥的产量效应第35-36页
    · 根系生物量及根系密度第36-39页
    · 作物不同器官中氮、磷和钾含量第39-41页
    · 氮磷钾投入量及携出量第41-43页
  · 讨论第43-46页
    · 氮磷钾肥及有机肥的产量响应第43-44页
    · 长期施肥作物产量演变第44页
    · 长期施肥作物根系响应第44-45页
    · 氮磷钾回收率第45-46页
  · 结论第46-47页
第五章 长期施肥的土壤理化及微生物学性质响应第47-62页
  · 结果与分析第47-59页
    · 容重第47页
    · 团聚体第47-48页
    · PH第48-49页
    · 有机碳第49页
    · 氮第49-51页
    · 磷第51-52页
    · 钾第52-53页
    · 微量元素第53-56页
    · 微生物量碳氮第56-57页
    · 酶活性第57-59页
  · 讨论第59-61页
    · 长期施肥土壤物理特性响应第59-60页
    · 长期施肥土壤化学特性响应第60页
    · 长期施肥土壤微生物特性响应第60-61页
  · 结论第61-62页
第六章 长期施肥的土壤有机碳库及组分响应第62-71页
  · 结果与分析第62-69页
    · 有机碳第62-63页
    · 粗组有机碳第63-65页
    · 轻组和重组有机碳第65-66页
    · 团聚体有机碳第66-69页
  · 讨论第69-70页
    · 长期施肥的土壤有机碳库响应第69页
    · 长期施肥的土壤团聚体碳响应第69-70页
    · 长期施肥的土壤轻组有机碳和粗组机碳响应第70页
  · 结论第70-71页
第七章 土壤壤质量及生态因子与作物效应的关系第71-78页
  · 结果与分析第71-76页
    · 作物与土壤物理性质第71页
    · 作物与土壤化学性质第71-73页
    · 作物与土壤微生物学性质第73页
    · 作物与有机碳库组分第73-74页
    · 根系密度与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容重第74页
    · 作物与降水量第74-76页
  · 讨论第76-77页
    · 作物与土壤理化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第76页
    · 作物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第76-77页
  · 结论第77-78页
第八章 长期施肥的土壤质量响应第78-88页
  · 结果与分析第78-85页
    · 有机碳及氮磷钾演变第78-80页
    · 土壤质量评价第80-85页
      · 主成分分析第80-83页
      · 聚类分析第83-85页
      · 以主成分评分和原指标聚类结果比较第85页
  · 讨论第85-86页
    · 长期施肥土壤有机碳及氮磷钾演变第85-86页
    · 长期施肥土壤质量评价第86页
  · 结论第86-88页
第九章 结论第88-90页
  · 主要结论第88-89页
  · 研究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9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9-100页
致谢第100页

本篇论文共100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西北半干旱黄绵土区长期施肥的作物
西北半干旱区大气可降水量和气溶胶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资产价值评估
金催化的丙炔醇环氮化物的重排反应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近地层陆气相互作
数值模式延伸期可预报分量提取及预
植物嫁接体的发育:接口融合过程的
几类不适定数学物理反问题的求解方
双稳型反应扩散方程的非平面行波解
金纳米—两亲性嵌段共聚物靶向药物
大环内酯类天然产物(+)-Neopelto
锰离子掺杂的CdSe量子点的制备以及
多思麦历史地理研究
1990年代以来的民族志小说研究
甘肃祖厉河流域基于降水资源优化利
卟啉修饰电极界面电子转移行为研究
石墨烯基复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
酰胺和喹啉类配体配合物的合成、表
南亚高压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影响因
青藏高原典型克隆植物黄帚橐吾的繁
喜马拉雅雪鸡的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
手性磷酸催化的不对称semipinacol、
移动对象历史轨迹的查询与索引技术
敦煌藏经洞山土绘画品研究史
7-18世纪西域与西藏佛教交流研究
农民工小说叙事研究
美国当代华裔女性文学创伤叙事研究
四种中药的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新型黄酮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生物活性
第二类超导体力—磁耦合基本特性的
维吾尔族妇女民间互助研究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近三十年中国生态文学研究
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超磁致伸缩材料多场耦合的非线性时
桉烷倍半萜合成新策略研究
外源过氧化氢抑制山黧豆种子萌发期
热激胁迫下拟南芥Capping蛋白(AtC
星形胶质细胞在福尔马林诱导的大鼠
RNA干扰沉默GPC3基因诱导肝癌细胞凋
携带E1A-雄激素受体(AR)的膀胱肿
四种海南植物中次生代谢物结构及其
黔西北铜污染草地施肥对贵州半细毛
发展三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桩土相
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的激光雷达遥感
超磁致伸缩材料力磁耦合特性实验研
TiO_2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生物活性和金属离
功能化纳米氧化物的设计、合成及其
多足体稀土配合物及其蒙脱土插层复
石墨烯界面电荷转移的拉曼光谱研究
晋陕黄河晚新生代水系发育与河流阶
中国汛期降水模式误差主分量相似预
W弦场论实现的新进展和黑洞背景下的
介观量子体系中的近藤效应
高温超导体断裂及磁致伸缩特性理论
梁板结构等非线性问题的小波封闭解
实体搜索与实体解析方法研究
几种含氮杂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研究
植被变化和地形对干旱半干旱区天气
气象要素的信息特征及其在汛期降水
温度对厚膜世界及其上费米子局域化
Eu~(3+)、Tb~(3+)激活的几种含氧酸
高密度磁记录用磁性薄膜的研究
中低能离子在绝缘微孔中的导向和散
异质结构软磁材料的高频磁特性研究
厚膜世界上引力场和物质场的研究
面向情境的科学工作流建模及其定量
宁夏固原饮河村回族失地农民生活方
潮湿状态土遗址的斥水—碳化保护研
三聚氰胺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实验
泽漆抗肿瘤活性部位筛选及主要成分
功能化介孔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
纳米线和纳米管阵列的制备与磁性
应用于岩土质文物保护加固的两种传
微乳液和胶束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功能化多孔有机材料的设计、合成及
基于金属卟啉化合物的环碳酸酯合成
具有庇护所效应的生态流行病模型研
军阀时代—清末民国新疆的政治变迁
唐墓壁画中周边民族文化因素及其反
魏晋北朝河西走廊的民族结构与社会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系统及其应用
基于并五苯和酞菁铜的有机效应管及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研究
中国现代戏剧中的日常生活研究
不同氮素和水分供应下紫花苜蓿碳同
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膨胀特性研究
稀土配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及多肽自组
磁性微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高频磁
铕、铽高分子配合物和BODIPY类发光
钯催化的有机新反应及其应用研究
三苯三戊并烯衍生物的超分子化学研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岩浆铜镍硫化物矿
三氧化二砷(As_2O_3)对小鼠卵母细
胡杨油菜素内酯合成酶基因CPD (Pe
铁钴基合金薄膜的静态与动态磁性研
图的积和多项式及其相关问题
空间结构种群中基于博弈模型的合作
萨特的存在主义精神分析法文学批评
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税研究
新时期藏地汉语小说视野中的阿来及
基于分子模拟方法的激酶与其抑制剂
红芪和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抗免疫
 
长期施肥论文 黄绵土论文 作物产量论文 土壤质量论文 土壤有机碳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cn3542**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