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表面微观特征对液滴润湿状态及气液界面稳定性的影响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工业用热工设备论文换热设备论文
表面微观特征对液滴润湿状态及气液界面稳定性的影响
论文目录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9-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3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1.2 表面润湿理论概述第14-17页
    1.2.1 表面与界面第14-15页
    1.2.2 界面的稳定与变化第15-16页
    1.2.3 表面润湿现象及其应用第16-17页
  1.3 研究现状第17-31页
    1.3.1 表面液滴润湿状态及描述模型第17-23页
    1.3.2 表面微观特征对粗糙表面液滴润湿状态的影响第23-28页
    1.3.3 粗糙表面液滴的润湿行为第28-30页
    1.3.4 疏水和亲水表面的制备方法第30-31页
  1.4 论文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2章 表面制备、实验系统与模拟方法第33-45页
  2.1 实验系统第33-34页
    2.1.1 实验装置第33页
    2.1.2 数据处理第33-34页
    2.1.3 误差分析第34页
  2.2 微结构表面制备第34-36页
    2.2.1 制备步骤第34-35页
    2.2.2 表面制备第35-36页
  2.3 模拟方法第36-44页
    2.3.1 数学模型第36-38页
    2.3.2 网格划分与模拟对象第38-41页
    2.3.3 模型验证第41-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表面液滴润湿状态区间及影响因素第45-62页
  3.1 粗糙表面液滴润湿状态描述及区间划分第45-49页
    3.1.1 简化与假设第45页
    3.1.2 亲水性表面液滴润湿状态描述及区间划分第45-46页
    3.1.3 疏水性表面液滴润湿状态描述及区间划分第46-49页
  3.2 润湿状态区间划分的结果与分析第49-55页
    3.2.1 润湿状态区间的划分与验证第49-51页
    3.2.2 Intermediate区的分析与验证第51-55页
  3.3 润湿状态区间划分的影响因素第55-60页
    3.3.1 临界接触角在余弦图上的分布区域第55页
    3.3.2 微结构尺寸对临界接触角和润湿状态区间的影响第55-57页
    3.3.3 表面特征参数对临界接触角的影响第57-59页
    3.3.4 表面特征参数对润湿状态区间的影响第59-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4章 表面微观特征对液滴润湿状态的影响第62-86页
  4.1 微观结构尺度对液滴润湿状态的影响第62-67页
    4.1.1 模拟对象第62页
    4.1.2 网格和边界条件第62-63页
    4.1.3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63-67页
  4.2 微观结构尺寸对液滴润湿状态的影响第67-76页
    4.2.1 模拟对象第67页
    4.2.2 网格和边界条件第67-68页
    4.2.3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68-76页
  4.3 微结构内角与液滴润湿状态稳定性的关系第76-85页
    4.3.1 液滴润湿状态稳定性方程的建立第76-80页
    4.3.2 微结构内角对液滴润湿状态的影响第80-85页
  4.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5章 复杂表面特征及蒸发对液滴润湿状态的影响第86-112页
  5.1 微观结构层级对液滴润湿状态的影响第86-92页
    5.1.1 模拟对象第86页
    5.1.2 网格和边界条件第86-87页
    5.1.3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87-92页
  5.2 不均匀微结构对液滴润湿状态的影响第92-101页
    5.2.1 模拟对象第92页
    5.2.2 模拟步骤第92-95页
    5.2.3 网格和边界条件第95-96页
    5.2.4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96-101页
  5.3 蒸发对微结构表面液滴润湿状态稳定性的影响第101-110页
    5.3.1 表面微结构对蒸发液滴初始形态影响的实验研究第101-104页
    5.3.2 蒸发对微结构表面液滴下气液界面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第104-106页
    5.3.3 蒸发液滴下气液界面不稳定的原因第106-107页
    5.3.4 微槽表面蒸发液滴下气液界面稳定的条件第107-108页
    5.3.5 失稳后液滴下气液界面的形态及位置演化第108-110页
  5.4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12-115页
  6.1 本文主要结论第112-113页
    6.1.1 工作内容第112页
    6.1.2 主要结论第112-113页
  6.2 本文创新点第113-114页
  6.3 后续工作展望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3页
致谢第123-12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5-126页

本篇论文共126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表面微观特征对液滴润湿状态及气液
宽馏分燃料设计及其预混低温燃烧的
超临界压力CO2在岩石裂
CO2输运与封存利用过程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并联外回路气固
高负荷轴流压气机气动分析与优化研
定程圆柱基准声学温度计研制与热力
武夷山桐木村当代茶村厂宅的空间与
悬臂式压电俘能器力电耦合模型及参
方钢管再生混凝土长柱偏心受压及抗
地震激励下参数不确定建筑结构的重
基于投入产出混合模型的电力低碳转
燃料电池有轨电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
汽车排气外声场可视化方法研究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控制策略及关键问
基于EPS的人机协同转向与悬架系统主
碰撞载荷下考虑人体差异的胸腔参数
四驱汽车与电控限滑差速器的性能分
网联电动车辆的出行规划与智能节能
机载机电伺服系统的高性能控制研究
复层含油轴承润滑特性及表面硫化改
离心式泥泵挟沙空化非定常流动特性
基于非结构网格自适应的压气机内多
NiO薄膜电阻开关效应的机制研究
铜氧化物纳米阵列薄膜的构筑、改性
放射性污染土壤中钚的赋存形态及去
黄水中氮磷钾回收的物化处理技术及
杭州湾可吸附有机卤素污染溯源和源
过渡金属硫化物(TMD)纳米片的复合
堆叠型生物电化学系统强化产电与有
生物质废物热解气深度还原化学链制
污水处理中膜污染层多孔结构及渗透
钢铁烧结烟气镁法脱硫脱硝及资源化
零价铁对生活垃圾有机质高负荷厌氧
基于腐殖质和水滑石的复合吸附剂的
三峡水库主库区干流对大宁河回水区
呼包鄂地区臭氧污染特征及对前体物
吸附去除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及高选择
构建基因工程菌降解生物滞留池中多
重型柴油车尾气脱硝催化剂研制及台
范德华力作用下细颗粒随机堆积过程
典型有机阻燃剂的皮肤吸收暴露评价
固废源SiO2基固态胺材料
生活垃圾好氧-厌氧-好氧三段式反应
钢锭热裂纹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粗糙表面接触界面流体渗入机制及刀
基于搅拌摩擦加工大塑性变形改性Al
低维材料中新奇磁性及其调控的第一
纳米材料的瑞利成像及应用研究
拓扑绝缘体中受限电子态研究
基于冰模板法构筑三维有序纳米自组
面向等离子体W-Sc2O
沼气干式重整产合成气技术及机理研
海相页岩纳米孔演化及含气性影响因
矿物质对煤粉燃烧颗粒物生成和沉积
废旧脱硝催化剂中毒机制与再生技术
脱硫石膏中有害痕量元素再释放机理
光催化氧化脱除较低浓度二氧化硫的
庐山变质核杂岩拆离滑脱带的构造过
基于观测和CMIP5的全球及关键海域海
珠江口海平面的变化机制及对沿岸淹
北半球近千年地表温度重建:多尺度
碎石堆小行星结构演化机理研究
胞质分裂蛋白Mid1和Centralspindli
合浦珠母贝基质蛋白和粘附蛋白的组
真核生物DNA复制解旋酶MCM的结构研
哺乳动物自噬关键复合体ATG2B-WDR4
哺乳动物着床前胚胎发育的染色质动
冷应激时小鼠下丘脑TRPM8的表达及对
迁移体的发现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集胞藻PCC 6803中硫形成铁硫簇组装
胞质动力蛋白2在线虫感觉纤毛中的动
TRANSPORTIN1蛋白调控拟南芥microR
Mesh-Duox信号通路调节昆虫肠道稳态
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结构与机理
NAD依赖的去乙酰化酶及SOX10功能的
迁移体发现及其超微结构研究
mRNA m~6A位点预测及其功能的系统生
Hippo-RhoG信号通路维持线虫迁移细
严紧反应在藻类应对环境胁迫中的调
Escargot和Scute调控肠道内分泌细胞
TET1蛋白亚型转换调控DNA去甲基化和
基于深度学习架构的蛋白质远程残基
 
表面微观特征论文 润湿状态论文 气液界面论文 微观形貌论文 结构层级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wangluw**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