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符号及缩写说明 | 第17-2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2-32页 |
1.1 喜树碱简介 | 第22-28页 |
1.1.1 喜树碱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 | 第22-24页 |
1.1.2 喜树碱类化合物构效关系 | 第24-25页 |
1.1.3 喜树碱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1.2 胆酸简介 | 第28-29页 |
1.2.1 胆酸的生物合成和生理功能 | 第28页 |
1.2.2 胆酸的肝肠循环 | 第28-29页 |
1.2.3 胆酸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29页 |
1.3 脓毒症简介 | 第29-30页 |
1.3.1 脓毒症临床体征和病理机制 | 第30页 |
1.3.2 脓毒症治疗 | 第30页 |
1.3.3 Topo I抑制剂对脓毒症的作用 | 第30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G2的合成与体外肝靶向研究 | 第32-41页 |
2.1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32-33页 |
2.1.1 细胞 | 第32页 |
2.1.2 试剂 | 第32-33页 |
2.1.3 仪器 | 第3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33-38页 |
2.2.1 G2 的合成分离纯化 | 第33-34页 |
2.2.2 细胞的复苏、传代培养及冻存 | 第34-35页 |
2.2.3 MTT法检测脱氧胆酸对G2 的细胞毒性影响 | 第35页 |
2.2.4 脱氧胆酸对HepG22D细胞摄取G2 的影响 | 第35-37页 |
2.2.5 脱氧胆酸对HepG23D细胞摄取G2 的影响 | 第37页 |
2.2.6 统计学处理 | 第37-38页 |
2.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0页 |
2.3.1 G2 的制备 | 第38页 |
2.3.2 脱氧胆酸对G2和CPT的细胞毒性影响 | 第38-39页 |
2.3.3 CPT和 G2 的标准曲线 | 第39页 |
2.3.4 蛋白含量标准曲线 | 第39页 |
2.3.5 脱氧胆酸对HepG22D细胞摄取CPT和 G2 的影响 | 第39-40页 |
2.3.6 脱氧胆酸对HepG23D细胞摄取CPT和 G2 的影响 | 第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G2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 第41-55页 |
3.1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41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3.1.2 试验仪器 | 第41页 |
3.1.3 试验动物 | 第41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41-44页 |
3.2.1 色谱条件 | 第41-42页 |
3.2.2 标准溶液及工作液的配制 | 第42页 |
3.2.3 样品处理 | 第42页 |
3.2.4 方法专属性考察 | 第42-43页 |
3.2.5 标准曲线建立及定量下限的确定 | 第43页 |
3.2.6 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 | 第43页 |
3.2.7 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测定 | 第43页 |
3.2.8 稳定性考察 | 第43-44页 |
3.2.9 灌胃给予CPT和 G2 的组织分布研究 | 第44页 |
3.2.10 数据分析 | 第44页 |
3.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53页 |
3.3.1 特异性 | 第44-45页 |
3.3.2 标准曲线和定量下限 | 第45-46页 |
3.3.3 精密度和准确度 | 第46-48页 |
3.3.4 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 | 第48-49页 |
3.3.5 稳定性 | 第49-51页 |
3.3.6 组织分布结果 | 第51-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G2口服吸收利用度研究 | 第55-67页 |
4.1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55-56页 |
4.1.1 细胞 | 第55页 |
4.1.2 试剂 | 第55-56页 |
4.1.3 试验仪器 | 第56页 |
4.1.4 试验动物 | 第56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56-59页 |
4.2.1 脱氧胆酸对G2 的细胞毒性影响 | 第56页 |
4.2.2 Na~+对Caco-22D细胞摄取G2 的影响 | 第56页 |
4.2.3 脱氧胆酸对Caco-23D细胞摄取G2 的影响 | 第56-57页 |
4.2.4 G2和CPT在大鼠体内血药动力学研究 | 第57-59页 |
4.3 试验结果 | 第59-66页 |
4.3.1 脱氧胆酸对G2和CPT对Caco-2 细胞的细胞毒性影响 | 第59-60页 |
4.3.2 Na~+对Caco-22D细胞摄取G2和CPT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3 脱氧胆酸对Caco-23D细胞摄取G2和CPT的影响 | 第61页 |
4.3.4 G2和CPT在大鼠体内血药动力学研究 | 第61-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G2 诱导肝癌细胞HepG2 和肠癌细胞HCT116 凋亡机制研究 | 第67-88页 |
5.1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67-69页 |
5.1.1 细胞 | 第67页 |
5.1.2 试剂 | 第67-68页 |
5.1.3 仪器 | 第68-69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69-75页 |
5.2.1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 | 第69页 |
5.2.2 Topo I抑制试验 | 第69页 |
5.2.3 HepG2和HCT116 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检测 | 第69-70页 |
5.2.4 Hoechst33258 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 第70页 |
5.2.5 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 | 第70页 |
5.2.6 HepG2和HCT116 细胞中ROS水平的检测 | 第70页 |
5.2.7 HepG2和HCT116 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检测 | 第70页 |
5.2.8 HepG2和HCT116 细胞中Caspase酶活性的检测 | 第70-71页 |
5.2.9 细胞凋亡通路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 | 第71-74页 |
5.2.10 细胞凋亡通路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 第74-75页 |
5.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71-87页 |
5.3.1 MTT法评价G2 的细胞毒性 | 第75-76页 |
5.3.2 G2对Topo I活性的抑制 | 第76页 |
5.3.3 G2 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 第76-77页 |
5.3.4 荧光显微镜观察G2 诱导细胞凋亡形态 | 第77-78页 |
5.3.5 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G2 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78-79页 |
5.3.6 G2 对活性氧生成水平的影响 | 第79-81页 |
5.3.7 G2 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第81-82页 |
5.3.8 G2对Caspase酶活性的影响 | 第82-83页 |
5.3.9 G2 对细胞凋亡通路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83-85页 |
5.3.10 G2 对细胞凋亡通路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81-8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G2对脓毒症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88-98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88-89页 |
6.1.1 实验动物 | 第88页 |
6.1.2 主要试剂 | 第88-89页 |
6.1.3 主要仪器 | 第89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89-93页 |
6.2.1 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建立 | 第89-90页 |
6.2.2 标本留取及处理 | 第90页 |
6.2.3 观察小鼠状态和生存率 | 第90页 |
6.2.4 血清ALT、AST检测 | 第90-91页 |
6.2.5 肝匀浆MPO活性检测 | 第91-92页 |
6.2.6 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 检测 | 第92页 |
6.2.7 小鼠肝脏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 | 第92页 |
6.2.8 Western Blot检测 | 第92-93页 |
6.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93-97页 |
6.3.1 小鼠一般状况 | 第93页 |
6.3.2 小鼠生存率情况 | 第93页 |
6.3.3 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 | 第93-94页 |
6.3.4 小鼠血清ALT、AST水平 | 第94-95页 |
6.3.5 小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 水平 | 第95页 |
6.3.6 小鼠肝匀浆MPO水平 | 第95-96页 |
6.3.7 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脏组织蛋白表达 | 第96-9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作者简介 | 第112-113页 |
1 作者简历 | 第112页 |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2-11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