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1:教育论文网→环境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分类2:教育论文网→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第1-5 页
ABSTRACT第5-13 页
1 绪论第13-39 页
  · 新农村建设概述第13-17 页
  ·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7-18 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8-34 页
  · 论文研究目标与内容第34-35 页
  · 论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35-39 页
2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理论基础第39-50 页
  · 农村发展理论第39-40 页
  · 循环经济理论第40-41 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41-43 页
  · 生态补偿理论第43-45 页
  · 和谐发展理论第45-48 页
  · 生态经济理论第48-50 页
3 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研究第50-67 页
  · 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机理分析第50-53 页
    · 农村经济发展能够从根本上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第50-51 页
    · 能够带动农村技术的进步、减少污染产生第51-52 页
    · 能够为生态环境提供充足的环保资金与环保设备第52 页
    · 能够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第52 页
    · 能够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第52-53 页
  ·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第53-55 页
    · 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减少经济发展的长期成本第53 页
    · 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保证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第53-54 页
    · 保护生态环境存在正的外部效用第54 页
    · 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第54 页
    · 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第54-55 页
  ·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障碍分析第55-60 页
    · 经济方面的障碍第55-57 页
    · 制度政策方面的障碍第57-59 页
    · 思想意识方面的障碍第59 页
    · 法律方面的障碍第59-60 页
  · 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博弈分析第60-67 页
    · 企业与政府博弈第61-64 页
    ·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第64-65 页
    · 新建企业与原有企业间博弈第65-66 页
    · 企业与公众的博弈关系第66-67 页
4 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思想观念分析第67-93 页
  · 生态经济价值分析第67-77 页
    · 生态经济第67 页
    · 生态价值理论第67-68 页
    · 能值价值理论第68-71 页
    · 绿色GDP理论第71-73 页
    · 生态足迹理论(EF)第73-74 页
    ·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第74-77 页
  · 农民经济发展的观念第77-84 页
    · 农民观念分类第77-79 页
    · 当前农民经济发展观念现状第79-81 页
    · 影响农民经济观念的因素第81-83 页
    · 农民要转变的经济观念第83-84 页
  · 生态破坏的现实后果分析第84-91 页
    · 我国农村生态破坏现状第84-87 页
    · 生态破坏的后果第87-91 页
  · 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思想观念的形成第91-93 页
5 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理论模式研究第93-118 页
  ·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基本形态研究第93-98 页
    ·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内涵第93 页
    ·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主要特点第93-94 页
    ·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分析第94-95 页
    ·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衡量第95-98 页
  ·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产业形态研究第98-109 页
    · 产业形态内涵、特点及意义第98-100 页
    · 生态农业第100-104 页
    · 生态型工业第104-107 页
    · 生态旅游业第107-109 页
  ·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生产组织形态研究第109-117 页
    · 农业生产组织形态对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作用第109 页
    · 我国现行的农业生产组织形态第109 页
    · 新兴的农业组织形态第109-111 页
    · 分包制第111-112 页
    · 专业合作组织第112-113 页
    · 社区合作组织第113-114 页
    · 股份合作组织第114-117 页
  · 小结第117-118 页
6 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模式设计第118-187 页
  · 工业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第119-129 页
    · 工业型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分析第119-120 页
    · 工业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的问题第120-123 页
    · 协调模式解决方法第123-129 页
    · 小结第129 页
  · 特色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第129-139 页
    · 特色农业发展中的问题第129-132 页
    · 策略和措施第132-135 页
    · 特色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第135-138 页
    · 小结第138-139 页
  · 畜牧养殖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第139-153 页
    · 发展畜牧养殖业需要的条件第139-140 页
    · 畜牧养殖产业化急需解决的问题第140-145 页
    · 协调模式设计第145-153 页
  · 休闲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第153-166 页
    · 休闲型新农村建设要具备的条件第153-154 页
    · 休闲型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模式第154-156 页
    · 休闲型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第156-158 页
    · 休闲型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第158-159 页
    · 休闲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第159-166 页
  · 商贸流通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第166-178 页
    · 商贸流通型新农村发展目标及条件第166 页
    · 农村专业市场——农村商贸流通的传统形式第166-171 页
    · 农村专业市场对环境的影响第171-172 页
    · 商贸流通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设计第172-178 页
  · 旅游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模式第178-187 页
    · 旅游型新农村建设中函需解决的问题第178-180 页
    · 旅游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的总体方针第180-184 页
    · 旅游型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协调的具体措施第184-187 页
7 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对策研究第187-218 页
  · 经济对策第187-198 页
    · 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第187 页
    · 经济发展目标由单一目标型向综合目标型转变第187-188 页
    · 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与衡量发展水平的尺度第188 页
    · 推行绿色GDP核算体系第188-189 页
    · 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第189-190 页
    ·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第190-194 页
    · 加速经济生态示范区建设和推广第194 页
    · 增加资金投入,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第194-195 页
    ·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第195 页
    · 建立反映生态环境状态的价格体系第195 页
    · 提供优惠的财政政策第195-196 页
    · 运用消费政策引导社会的绿色消费倾向第196-197 页
    · 建立健全资源与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第197 页
    · 资源和产品定价策略第197-198 页
  · 环境对策第198-202 页
    · 加强环境管理第198-199 页
    · 环境保护市场化第199 页
    · 大力推行环境规划和建设第199 页
    · 积极引用环境安全预测、预警、预报技术第199-200 页
    · 加强生态技术创新和推广第200-201 页
    · 强化环保目标责任管理第201 页
    · 征收环境税第201-202 页
    · 控制农业自身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第202 页
    · 加强对乡镇企业环境保护的监督治理第202 页
  · 社会对策第202-211 页
    · 加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建设第202-203 页
    ·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第203-204 页
    · 建立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第204 页
    · 明确政府的生态责任第204-207 页
    · 把生态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第207 页
    · 防灾减灾的战略与对策第207-208 页
    · 推进科技进步,建立人才支持体系第208 页
    · 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新技术第208-209 页
    · 强化宣传教育,依靠公众参与第209-210 页
    · 加强法制建设与宏观调控机制第210 页
    · 加强国际、区际合作第210-211 页
  · 资源对策第211-213 页
    ·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和管理第211-212 页
    · 从对自然资源的单纯消耗向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相统一的资源发展战略转变第212 页
    · 开展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实现资源利用的科学化和环境保护的最佳化第212-213 页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第213 页
    ·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第213 页
  · 法律制度保障第213-217 页
  · 本章小结第217-218 页
8 实例研究——以苏北新农村建设为例第218-233 页
  · 苏北概况第218 页
  · 苏北新农村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第218-223 页
    · 苏北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第219-220 页
    · 苏北地区“三农”问题现状第220-221 页
    · 苏北农村现状分析第221-222 页
    · 苏北新农村建设存在的环境问题第222-223 页
  · 苏北具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第223-224 页
  · 特色型新农村建设实例——邳州大蒜产业第224-233 页
    · 邳州简介第224 页
    · 邳州大蒜产业第224-226 页
    · 邳州生态环境保护举措——“一池三改”第226-227 页
    · 邳州特色型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第227 页
    · 邳州特色型新农村建设将来要注意的问题第227-228 页
    · 邳州市特色大蒜业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协调模式第228-231 页
    · 邳州市特色大蒜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保证第231-233 页
9 结论与建议第233-236 页
  · 结论第233 页
  · 建议第233-236 页
参考文献第236-242 页
个人简介第242-243 页
导师简介第243-245 页
致谢第245页

本篇论文共245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
中国能源林建设中的经营及融资问题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产权制度安
贵州现代林业实现途径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太原都市农业发展对策
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财政政策
贵州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综合评
基于社区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活立木三维重建方
基于SPOT遥感影像的林相图更新技术
沙冬青群落及其根瘤菌的研究
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径流效应研
嘉陵江流域不同尺度水土保持减沙效
西南桦人工林群落特征及土壤肥力变
农田林网中大斑啄木鸟对光肩星天牛
饲料桑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及优化研究
蒸汽爆破尾叶桉木材的生物转化单细
中国小桐子不同地理种源差异比较与
缙云山林地坡面径流特征研究
合欢种子凝集素分离、部分功能鉴定
北京西山地区风景游憩林抚育管理技
泡桐修枝促接干技术及其效应的研究
北方防护林树种毛白杨抗虫基因遗传
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内蒙古大青山中段水源涵养林功能机
中国沙棘体细胞胚胎的发生及BADH遗
非开沟式插条机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研究——规
尾巨桉制浆工艺及机理研究
北京铁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与效应
中密度纤维板热压智能控制系统的研
北方地区两种主要类型裸露坡面植被
温带干旱地区近地层CO2
农业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研究
北京市自然保护区体系及空间布局研
集体林区森林善治的理论及其组成要
绿色糖单孢菌复合胞外酶纸浆漂白效
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景观优化模式构
奎屯垦区鸟类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研
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之动物学溯源
毛乌素沙地农户土地资源利用行为及
县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与评
全球环境基金土地退化防治项目立项
中国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上市公司的规模对于股权集中度与公
我国熊资源利用产业产值计算方法和
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注册会计师审
发展我国市政债券的问题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物业管理研究
基于霍特林模型的物业服务定价模型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北京市住宅市场价格体系动态模型研
北京拆迁移民安置项目主体间的利益
北京市水务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北京市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市场
河流游憩机会谱研究--以北京妫河为
北京颐和园游客拥挤感知研究
基于RS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评价--
周边社区对湿地资源经济依赖度的评
我国农村妇女人力资本状况与反贫困
国家林业局电子政务安全管理指标体
安徽省天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非财务
我国现代药品流通问题研究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研究
公共关系塑造中国汽车品牌研究
我国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管理对策与
全国林产品对外贸易信息管理系统的
温室环境监控系统中无线局域网技术
基于Linux智能手机设计与研究--电源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综合信息管理
我国农业高校数字图书馆绩效评价现
全国野生动植物产业信息管理系统的
基于WebGIS的北京数字社区信息管理
基于特征的GIS应用软件开发方法研究
GIS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管理中的应
基于ArcEngine的地图扩展符号研究
立木枝桠遮挡的计算机识别方法研究
通过式摄像扫描法建立木段数字轮廓
基于WebGIS的古树名木网络化管理系
基于MVC和规则引擎的商账管理系统设
J2EE的对象持久化的研究
基于RFID技术的名木古树管理系统研
基于域的中文数据清理系统分析与设
基于RFID技术的制造业精细生产管理
虚拟林区交互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用户界面的可用性研究--面向林农的
基于树木科普知识的三维游戏设计
森林生长模型库管理系统的研建
基于XML的异构数据库集成的研究与实
数据挖掘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FMS的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研建
数据挖掘在林业执法部门人力资源管
基于WEB的三维林木场景可视化技术研
基于林分生长规律的林分可视化研究
基于内容的彩信图像检索系统的研究
基于LBP的树叶识别系统研究与实现
Ajax技术在Web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TGE的网络游戏离线睡眠系统研建
面向IT服务的事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
基于模型驱动开发的林业信息系统业
山东省森林资源核算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OFM和专家分类器的土地类型遥
基于驻波原理的乔木茎干含水率检测
视频监控在林火管理中的应用
青少年的网际交往
北京市流动儿童安全感及其相关因素
80后大学生的消费动机调查与分析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状调查与研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辽宁
应用意象对话技术对职业高中学生厌
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研究
构建小学环境道德教育互动方法体系
我国小学语文生态环境教育演变研究
国际商事仲裁公约的词汇特征分析
论我国的环境行政强制执行:问题与
论我国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
家庭暴力的刑法惩治模式分析
附属环境刑法规范研究
试论民事执行不作为及其救济
对日本作家村上春树“青春三部曲”
哈克贝利·费恩典型生态性格研究
宋词中“愁”的意象研究
玉米及玉米制品中伏马菌素的检测与
在建高速公路边坡土壤侵蚀特性研究
宁夏盐池沙地沙柳柠条抗旱生理及其
京西山区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研究
高效耗氧猪粪堆肥菌剂的研制及其初
北京山地森林土壤脲酶特征研究
退耕还林对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
基于GIS的黄河中游水沙模型研究--以
盐池县沙地灌丛人工植被配置对土壤
山西沁河水源地河岸植物缓冲带设计
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降水分布研究
重庆市四面山几种人工林的水土保持
额济纳绿洲胡杨林群落特征与土壤水
两种Paxillus菌根真菌耐盐性比较研
农林复合环境草蛉产卵场所选择及越
砒砂岩区复合农林系统构建技术与模
宁夏盐池沙地土壤结皮的理化性质及
滨海盐碱地造林模式及土壤水盐运动
垃圾填埋场边坡植被建植和土壤改良
松山林区木腐菌与两类主要林型土壤
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的研
北京地区蚧虫区系的研究
松材线虫病入侵黄山风景区的风险性
土壤因子对黄栌枯萎病发生的影响及
基于多智能体理论的林火蔓延模拟
廊坊地区美国白蛾天敌昆虫资源调查
黄栌枯萎病病原菌及致病机理研究
北京市美国白蛾虫害监测信息系统的
林火管理中信息共享模型及其应用
松黑木吉丁虫的成灾条件、机理及预
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生
青海云杉天然林小蠹虫种类、生态位
大斑啄木鸟对光肩星天牛控制作用研
基于ArcGIS Engine的森林扑火辅助决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锉叶蜂遥感监
水稻根系通气组织的泌氧能力研究
花椒林—牧草间作对牧草生长、光合
不同秋眠类型紫花苜蓿在华北地区农
文冠果果实发育及体细胞胚培养的研
紫花苜蓿抗褐斑病基因的ISSR和SCAR
北京地区荨麻属植物生物学性状及栽
大连市(南部)绿地网络建设格局与
基于三维激光影像扫描系统的边坡位
草坪修剪机噪声与振动检测及其对人
木质工字梁可靠性分析与仿真模拟
微纳纤维素/聚砜复合超滤膜材料的制
办公座椅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应用
手推式草坪机外观色彩应用与其作业
无人遥感飞机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研
云南省高等级公路植被护坡技术研究
高速公路生态型声屏障设计与建造技
 
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新农村建设论文 生态保护论文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论文 模式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zhanggailan**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