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栗山天牛的生态学特性及其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保护学论文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栗山天牛的生态学特性及其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9页
  · 引言第14页
    · 研究背景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4-25页
    · 栗山天牛的生物学特性第14-15页
    · 栗山天牛的分布、寄主与危害第15-18页
    · 栗山天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第18-20页
    · 栗山天牛的测报和防治技术第20-25页
  ·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25-27页
  ·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7页
    · 重点解决的问题第27-28页
  · 技术路线第28-29页
第二章 栗山天牛幼虫和蛹在辽东栎树干上的分布第29-41页
  · 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 寄主树木调查第29-30页
    · 林间调查第30页
    · 含水率的测定第30页
    · 数据处理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第30-39页
    · 栗山天牛幼虫和蛹在栎树树干中的分布第30-34页
    · 栗山天牛幼虫在树干上分布的模式图第34-35页
    · 栗山天牛幼虫的分布与胸径的关系第35-36页
    · 栗山天牛幼虫的分布与最高活侧枝以下的树干高度的关系第36页
    · 虫口密度预测模型第36-38页
    · 栗山天牛幼虫分布与栎树韧皮部和木质部含水率的关系第38-39页
  · 小结与讨论第39-41页
第三章 林分因子与栗山天牛危害程度的风险评估第41-48页
  · 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 样地选择第41-42页
    · 调查方法第42页
    · 数据量化与处理第42-43页
  · 结果与分析第43-46页
    · 根据各变量的偏相关系数确定关键因子第43页
    · 栗山天牛危害程度与关键因子的分析第43-45页
    ·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45页
    · 风险评估第45-46页
  · 小结与讨论第46-48页
第四章 栗山天牛成虫的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第48-59页
  ·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 取食行为的观察第48页
    · 相遇和攻击行为的观察第48-49页
    · 交配和产卵行为的观察第49页
  · 结果与分析第49-56页
    · 栗山天牛成虫的取食行为第49-50页
    · 栗山天牛的相遇和攻击行为第50-52页
    · 栗山天牛成虫的交配行为第52-56页
    · 栗山天牛雌虫的产卵行为第56页
  · 小结与讨论第56-59页
第五章 栗山天牛成虫的活动节律第59-69页
  · 材料与方法第59-61页
    · 试验材料第59页
    · 观察方法第59-60页
    · 昆虫活跃值概念的提出第60页
    · 昆虫活跃值的计算公式第60-61页
  · 结果与分析第61-66页
    · 栗山天牛成虫的活动节律第61-63页
    · 栗山天牛成虫的群体活跃值第63页
    · 栗山天牛雌雄成虫行为差异第63-65页
    · 栗山天牛活动节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第65-66页
  · 小结与讨论第66-69页
第六章 应用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幼龄幼虫研究第69-75页
  · 材料与方法第69-70页
    · 室内寄生试验第69-70页
    · 过冷却点的测定第70页
  · 结果与分析第70-73页
    · 室内白蜡吉丁肿腿蜂对栗山天牛幼龄幼虫的控制效果第70-73页
    · 白蜡吉丁肿腿蜂过冷却点的测定第73页
  · 小结与讨论第73-75页
第七章 防治栗山天牛幼虫的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肿腿蜂在柞树林内的过渡寄主研究第75-92页
  · 材料与方法第75-78页
    · 林间调查第75-76页
    · 室内繁殖试验第76-77页
    · 室内寄生试验第77页
    · 数据处理第77-78页
  · 结果与分析第78-89页
    · 三种不同枯死程度栎树上6 类常见害虫的数量和比例第78-79页
    · 不同寄主的繁殖成功率第79-80页
    · 寄主大小与肿腿蜂寄生成功率的关系第80-83页
    · 雌蜂补充营养与肿腿蜂寄生成功率的关系第83页
    · 五种寄主繁殖白蜡吉丁肿腿蜂的指标第83-86页
    · 室内白蜡吉丁肿腿蜂对双簇天牛和四点象天牛的寄生作用第86-87页
    · 栗山天牛、双簇天牛和四点象天牛的生活史第87-89页
  · 结论与讨论第89-92页
第八章 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学习行为研究第92-98页
  · 材料与方法第92-94页
    · 白蜡吉丁肿腿蜂的搜索时间第92-93页
    · 不同材料的生物测定第93-94页
  · 结果与分析第94-97页
    · 白蜡吉丁肿腿蜂搜索时间随搜索次数的变化第94-95页
    · 不同处理方式对白蜡吉丁肿腿蜂搜索时间的影响第95页
    · 白蜡吉丁肿腿蜂成功搜索到寄主的时间第95-96页
    · 不同材料的生物测定第96-97页
  · 小结与讨论第97-98页
第九章 花绒寄甲防治栗山天牛幼虫试验及其在林间的种群动态第98-104页
  · 材料与方法第98-100页
    · 室内寄生试验第98-99页
    · 野外寄生试验第99页
    · 林间种群动态第99-100页
  · 结果与分析第100-103页
    · 室内花绒寄甲对栗山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第100-101页
    · 野外花绒寄甲对栗山天牛幼虫的寄生作用第101-102页
    · 林间花绒寄甲成虫的种群动态及分布第102-103页
  · 小结与讨论第103-104页
第十章 栗山天牛幼虫及其天敌花绒寄甲空间分布的地统计学分析第104-115页
  · 材料与方法第104-106页
    · 样地设置第104页
    · 释放天敌第104页
    · 诱捕器的设置第104-105页
    · 数据采集第105页
    · 数据处理第105-106页
  · 结果与分析第106-113页
    · 栗山天牛幼虫空间分布的直方图和符号图第106-107页
    · 花绒寄甲空间分布的直方图和符号图第107-109页
    · 栗山天牛幼虫分布的地统计分析第109-111页
    · 花绒寄甲成虫空间分布的地统计学分析第111-113页
  · 小结与讨论第113-115页
第十一章 花绒寄甲在柞树林间的过渡寄主第115-127页
  · 材料与方法第115-116页
    · 林间调查第115页
    · 四点象天牛和双簇天牛的生物学特性第115-116页
    · 室内寄生试验第116页
  · 结果与讨论第116-126页
    · 栎树林间天牛类害虫种类及数量第116-120页
    · 栎树林间天牛类昆虫及其天敌花绒寄甲的垂直分布第120-121页
    · 花绒寄甲对四点象天牛和双簇天牛的寄生效果第121-122页
    · 四点象天牛的生物学特性、生活史和种群变化第122-124页
    · 双簇天牛的生物学特性、生活史和种群变化第124-126页
    · 栗山天牛、四点象天牛和双簇污天牛的生活史比较第126页
  · 小结与讨论第126-127页
第十二章 栗山天牛幼虫期其他天敌调查第127-130页
  · 栗山天牛跳小蜂第127-128页
  · 两种寄生栗山天牛幼虫的茧蜂第128-129页
  · 三种捕食栗山天牛幼虫的天敌昆虫第129-130页
第十三章 结论与讨论第130-134页
  · 结论第130-132页
  · 讨论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8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48-149页
致谢第149-151页
详细摘要第151-153页

本篇论文共153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栗山天牛的生态学特性及其生物防治
热带海岸木麻黄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模
稀疏群团状物种分布模型和抽样技术
富马海松酸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和
利用木质素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
纤维素纳米晶体及其复合物的制备与
祁连山青海云杉木材性质对气候变化
中国木材供需预测模型及发展趋势研
化学成分对木材细胞壁力学性能影响
生物多样性评价动态指标体系与替代
川西亚高山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δ
淡水粪壳纲及无性型真菌系统学及人
气候变化压力下青藏高原系统保护规
青海共和盆地荒漠化评价与景观动态
昆虫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与
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造林树种/自然植
库姆塔格沙漠地区野骆驼栖息地分析
基于多角度高光谱CHRIS数据的湿地信
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泾河流域
海滨木槿和蜡杨梅对海水胁迫的光合
不同育苗方式对尾巨桉苗期及幼林生
荒漠植物白刺光合生理对人工模拟增
川滇高山栎叶片生理指标和反射光谱
初期褐腐对杉木宏观和组织力学性能
椽竹生长规律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银芽柳×绵毛柳遗传图谱构建
杉木人工林采伐作业可视化模拟研究
中国林业科技推广成果信息系统研建
杉木枝系结构可视化模拟研究
慈竹化机浆工艺技术及漂白机理的研
板栗苞植物多酚提取、纯化及其应用
深圳梧桐山植被景观色彩研究
107杨对Cd胁迫的生理响应
华南虎遗传起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以
银杏叶聚戊烯醇的精制及合成S-多萜
渤海湾盐碱地土壤水盐动态及耐盐植
杜仲主要活性成分形成积累及其营养
不同种源迷迭香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
滇牡丹花色类群遗传背景分析
文心兰花发育相关基因的cDNA-AFLP差
‘鲁果2号’亲缘关系分析
栀子农家品种主要性状及有效成分比
草地早熟禾转录因子基因PpNAC的克隆
北京市行道树结构分析与健康评价
华仁杏遗传多样性的SSR和ISSR分析
引进核果类果树砧木微繁技术研究
南岭小坑流域三种次生常绿阔叶林地
四季竹对主要生态因子的自适应程度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研究松毛虫部分种
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
慈竹重组材防霉技术初步研究
竹类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DNA甲基化
保护竹林植物多样性的营林技术措施
红厚壳苗期缺素和施肥试验的研究
北亚热带中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
浙南绿竹笋产量与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判断木材非法采伐的法律依据研
北京市五环内城市植被格局及公园绿
气候变化对中国马尾松径向生长的影
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摩擦对策及案例
海南尖峰岭热带雨林凋落物和土壤水
桉树皮废弃物腐熟技术及其在育苗中
几种滨海盐碱地绿化植物耐盐特性研
毛竹专用矿渣肥养分释放规律及其效
栗山天牛生物学特性及成虫期防治技
基于MapGIS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沙棘弗兰克氏和非弗兰克氏放线菌的
我国油茶资源经济利用评价与产业化
退耕还林工程对样本农户持久收入与
我国林农合作组织发展驱动机制研究
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劳动力供给的影
小蠹发声结构、声信息特征与自动种
毛竹抗病PheWRKY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
金沟岭林场森林地上生物量时空动态
杉木林分生长与环境交互过程可视化
落叶松结构化种群动态模拟
雪灾干扰下木荷林林窗特征与更新研
竹林伐后竹篼清理技术与设备研究
广州帽峰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小气候特
基于干细胞模型的落叶松遗传转化体
劈接式油茶苗木嫁接机的研究
中国林业植物新品种信息共享平台设
毛竹紫黄质脱环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
杨属五大派树种苗期形态与生理性状
三种相思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机理研
国槐种子形态变异与品种/无性系SRA
柚木种源/家系多性状选育研究
浙江临安市太湖源小流域森林生态系
中原主要经营竹林结构及促萌技术
红松阔叶林蘑菇资源分布的调查分析
红楠群体遗传多样性及优良种源选择
大兴安岭林火动态变化
筛胸梳爪叩甲性信息素的初步研究
木本植物黄化类植原体的检测鉴定及
不同产地角倍性状的差异及角倍蚜(
胭脂虫与寄主仙人掌相互作用关系研
落叶松胶合木梁柱连接节点设计与承
木门异形表面砂光工艺研究
生物质高温水蒸气气化制备富氢燃气
漆蜡的物化特征及精制加工工艺研究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Mannich反应及其产
3-蒈烯的制备、氢化及蒈烷溴化—酯
松香基环氧固化剂的合成、性能及其
小桐子油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分
木质纤维—氨基树脂模塑料的制备与
化学法木质颗粒活性炭的制备工艺与
杨木屑多元醇液化及聚氨酯泡沫材料
松香多异氰酸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胭脂红酸检测方法及色素提取改善
生物质醇解重质油加氢工艺研究
结构用落叶松规格材分级技术研究
纺织用竹原纤维抗菌性能研究
油茶籽油水酶法制取工艺研究
连续压缩载荷下木材力学性能及微观
人工林落叶松锯材真空干燥工艺初步
单根竹纤维性能与制取方法关系的研
竹黄水解及发酵制备木糖醇的研究
半干法水泥纤维板的生产工艺与性能
活性染料染着大青杨和白桦单板的染
毛竹维管束的形态特征及拉伸力学性
BCTMP化学机械浆生产过程节水技术研
木工双摆头装置的开放式控制系统的
天然色素低温真空干燥及其数学模型
钼酸钠阻燃剂对阻燃中密度纤维板的
外来植物入侵扩散机理模型研究
造纸废水培养富油微藻的研究
竹活性炭负载催化剂UV/VIS光降解甲
一组新的桉树EST-SSR标记开发及遗传
植物促生菌培养优化及作用机理研究
我国高纬度地区典型植物及全国广布
三峡库区消落带3种草本植物对水陆生
刺槐、柿树、悬铃木和早园竹栓塞季
白皮松挥发物释放规律及其对小白鼠
西南地区NDVI和NPP时空动态及其与气
珠海淇澳岛寒害致死海桑林迹地恢复
蝴蝶蜜源及寄主植物挥发物成分的研
共和盆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
云南紫胶虫(Kerria yunnanensis)
干热河谷区滇榄仁繁殖更新策略及其
落叶松体细胞胚全长cDNA文库构建及
不同经营措施下桉树人工林林分特性
资源基础型城市群创新体系构建动力
山西省水完全成本测算及定价研究
农村土地整治权属调整与管理模式研
我国煤炭流通环节治理型管控模式及
 
栗山天牛论文 分布规律论文 成虫行为论文 白蜡吉丁肿腿蜂论文 花绒寄甲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风**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