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东古特提斯洋大陆边缘二叠纪硅质岩成因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1:教育论文网→天文学和地理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论文古生代(界)论文二叠纪(系)论文
分类2:教育论文网→天文学和地理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岩石学论文岩石分类论文沉积岩论文
东古特提斯洋大陆边缘二叠纪硅质岩成因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创新点摘要第10-1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7-40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34页
    1.2.1 硅质岩研究历史及进展第18-20页
    1.2.2 层状硅质岩与非层状硅质岩第20-24页
    1.2.3 大洋型硅质岩与大陆型硅质岩第24-28页
    1.2.4 我国硅质岩发育时代及矿产意义第28-30页
    1.2.5 二叠纪硅质沉积事件第30-33页
    1.2.6 存在的问题第33-34页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34-35页
    1.3.1 研究内容第34-35页
    1.3.2 研究目标第35页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35页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35-38页
    1.4.1 研究方法第35-38页
    1.4.2 技术路线第38页
附表第38-40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40-57页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第40页
  2.2 华北南部二叠系第40-47页
    2.2.1 山西太原西山剖面第41-43页
    2.2.2 河南西部焦作、禹州剖面第43-44页
    2.2.3 安徽淮南剖面第44-45页
    2.2.4 华北二叠纪古地理第45-47页
  2.3 下扬子地区二叠系第47-50页
    2.3.1 巢湖平顶山剖面第48-49页
    2.3.2 宿松坐山剖面第49-50页
  2.4 上扬子地区二叠系第50-54页
    2.4.1 湖北松滋刘家场剖面第50-51页
    2.4.2 四川广元上寺剖面第51-53页
    2.4.3 广西来宾铁桥剖面第53-54页
  2.5 华南二叠纪古地理第54-56页
附表第56-57页
第三章 样品分析方法第57-63页
  3.1 剖面描述与地层对比第57页
  3.2 岩石薄片镜下鉴定第57页
  3.3 全岩常量元素分析第57-58页
    3.3.1 华北太原组硅质岩第58页
    3.3.2 华南二叠系硅质岩第58页
  3.4 全岩微量元素分析第58-59页
    3.4.1 华北太原组硅质岩第58-59页
    3.4.2 华南二叠系硅质岩第59页
  3.5 不同地壳组分元素含量第59-60页
  3.6 全岩硅、氧同位素分析第60-61页
    3.6.1 华北太原组硅质岩第60页
    3.6.2 华南二叠系硅质岩第60-61页
  3.7 旋回地层学分析第61-62页
附表第62-63页
第四章 华北地区二叠纪硅质岩第63-79页
  4.1 硅质岩岩石学特征第63-67页
    4.1.1 下二叠统太原组硅质岩第63-66页
    4.1.2 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硅质岩第66-67页
  4.2 太原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第67-70页
    4.2.1 常量元素第68页
    4.2.2 微量元素第68-69页
    4.2.3 硅、氧同位素元素第69-70页
  4.3 太原组硅质岩成因第70-74页
    4.3.1 热水活动强度第70-72页
    4.3.2 陆相火山活动第72-73页
    4.3.3 海相硅质热水沉积第73-74页
  4.4 上石盒子组组硅质岩成因探讨第74-75页
附表第75-79页
第五章 华南地区二叠纪硅质岩第79-112页
  5.1 下扬子地区硅质岩岩石学特征第79-85页
    5.1.1 中二叠统栖霞组第79-82页
    5.1.2 中二叠统孤峰组第82-84页
    5.1.3 上二叠统大隆组第84-85页
  5.2 下扬子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第85-88页
    5.2.1 常量元素第85-86页
    5.2.2 微量元素第86-88页
    5.2.3 硅、氧同位素第88页
  5.3 下扬子硅质岩成因探讨第88-89页
  5.4 上扬子北部硅质岩岩石学特征第89-96页
    5.4.1 中二叠统栖霞组第90-91页
    5.4.2 中二叠统孤峰组第91-93页
    5.4.3 中二叠统吴家坪组第93页
    5.4.4 上二叠统长兴组第93-96页
  5.5 上扬子北部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第96-100页
    5.5.1 常量元素第96-98页
    5.5.2 微量元素第98-99页
    5.5.3 硅、氧同位素第99-100页
  5.6 上扬子北部硅质岩成因探讨第100-101页
  5.7 上扬子南部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第101-104页
    5.7.1 常量元素第102页
    5.7.2 微量元素第102-104页
  5.8 上扬子北部硅质岩成因探讨第104-106页
附表第106-112页
第六章 硅质岩-泥岩旋回层序第112-142页
  6.1 天文旋回地层学基本理论第112-115页
    6.1.1 理论基础第112-115页
    6.1.2 研究进展第115页
  6.2 中生代硅质岩天文驱动第115-117页
    6.2.1 硅质岩-页岩旋回的天文成因第115-116页
    6.2.2 硅质岩序列的天文年代标尺第116-117页
  6.3 二叠纪硅质岩-泥岩沉积旋回第117-122页
    6.3.1 地层格架第117-119页
    6.3.2 古地理第119-120页
    6.3.3 时间尺度第120-122页
    6.3.4 天文参数第122页
  6.4 二叠纪硅质岩天文调谐第122-130页
    6.4.1 天文调谐方法第122-123页
    6.4.2 地层域特征第123-125页
    6.4.3 斜率调谐的时间序列第125-128页
    6.4.4 岁差调谐的时间序列第128页
    6.4.5 二次斜率调谐的时间序列第128-130页
  6.5 二叠纪硅质岩序列的天文年代标尺第130-133页
    6.5.1 时间尺度第130页
    6.5.2 沉积速率第130-131页
    6.5.3 天文年代标尺第131-132页
    6.5.4 中二叠世日长第132-133页
  6.6 二叠纪硅质岩-泥岩旋回成因第133-136页
    6.6.1 泥质输入旋回第133-134页
    6.6.2 硅质生物生产力旋回第134-135页
    6.6.3 硅质沉淀、保存及成岩旋回第135-136页
  6.7 硅质岩-泥岩旋回序列与古气候驱动第136-139页
附表第139-142页
第七章 二叠纪硅质沉积富集规律第142-155页
  7.1 二叠纪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第142-147页
    7.1.1 常量元素特征第142-145页
    7.1.2 微量元素特征第145-146页
    7.1.3 硅、氧同位素特征第146-147页
  7.2 二叠纪硅质岩富集规律第147-153页
    7.2.1 不同成因硅质岩分布规律第147-149页
    7.2.2 硅质岩沉积响应机制第149-151页
    7.2.3 泛大洋与古特提斯洋硅质岩对比第151页
    7.2.4 对显生宙硅质岩富集的启示第151-153页
附表第153-155页
结论第155-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7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77-179页
致谢第179-180页
作者简介第180页

本篇论文共180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东古特提斯洋大陆边缘二叠纪硅质岩
东营凹陷民丰北带沙四段近岸水下扇
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头组四段致密
D-A型共轭导电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
氧化铝形貌结构控制与MoS2
重油原生金属镍钒在临氢改质过程中
甲醇转化制丙烯和清洁汽油催化剂的
磷化镍纳米晶的可控合成与组装及其
DNA双亲分子自组装以及对i-motif结
负载型金双烯烃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制
多层石墨烯的层空间调控及气体吸附
地震沉积学及其在陆相断陷湖盆砂体
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遥感信息模型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制备及超级电容器
水平管油气段塞流无相变冷却过程流
基于耦合滑移模型的岩体地震可靠性
基于油气管网及城市规划相互作用机
海洋结构钢AH32腐蚀疲劳研究及耐久
大跨度管桥健康监测系统研究
山东半岛港口群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新型冷拌沥青混合料制备及其性能研
气动管道形状检测猪设计研究
低温液态二氧化碳管道输送特性研究
Cr2AlC MAX相薄膜材料的
壳聚糖稳定纳米零价铁的制备及其去
石化企业VOCs管理与控制措施研究
二氧化碳的分离及其溶解干酪根特性
含Cl~-染料废水净化材料的制备及其
风险评估方法在石化企业过程安全管
炼油装置气体检测报警仪布置定量优
石化装置风险标准分析与整改方案优
基于风险的危化品港区安全规划技术
不同钢级管线钢焊接接头在模拟深海
机械复合管焊接接头残余应力与断裂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声波与弹性波逆时
测老庙地区白垩系沉积相及铀富集规
黄土层地质雷达电磁场正演模拟研究
TI介质拟声波叠前RTM及成像条件的应
基于BISQ模型研究饱和储层震电耦合
微地震弱信号提取处理方法研究
基于包络目标函数的波形反演
页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基于HHT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克希霍夫叠前深度
基于逆时偏移的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
高斯束线性波形反演方法研究
基于时域正演的弹性波频域全波形反
弹性波菲涅尔带走时层析方法研究
基于波场延拓的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分
时频域随机噪声压制及反褶积方法研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
漂珠/AZ91D镁合金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Al-SnO2/石墨烯复合材料
漂珠/镁合金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研究
基于负压扩孔技术的煤层气储层改造
新型粘土稳定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海底泥浆举升水合物钻井系统设计与
半潜式生产平台油气生产工艺设计及
新疆九道湾油库安全评价研究
永3-1断块精细开发阶段地质特征研究
基于失效模式的非完全寿命数据分析
基于风险及收益的炼油装置气体探测
二氧化碳驱地震差异性检测方法研究
渗透汽化法汽油脱硫用乙基纤维素膜
张力腿平台立管系统作业技术研究
张力腿平台立管系统钻前工程设计方
基于振动信息的自升式海洋平台结构
天然气水合物钻采作业风险评估与控
分子结构对Gemini表面活性剂泡沫稳
张力腿平台丛式立管系统力学行为研
自升式钻井平台悬臂梁承载能力及稳
液固两相流条件下90度水平弯管冲刷
旋转阀定子和转子结构的数学建模及
粘声介质高斯束偏移方法研究
基于变网格逆时偏移的微地震定位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致
塔河油田六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网
塔河油田2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剩余
孔店油田河流相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
冀中坳陷晋县凹陷中南部Es4-Ek1段致
滨南油田滨435块沙四上亚段滩坝相低
铌酸盐基无铅压电材料的可控制备与
基于GPS的海原断裂变形特征及强震危
桩西地区海域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及储
陈家庄凸起北部斜坡带古近系有利储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沉积特征及油
沉积约束下的湖相碳酸盐岩测井解释
永安镇地区沙四段砂砾岩体沉积特征
花庄地区构造特征与有利勘探目标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测井电缆遥测技
渤海西部TJC-1孔第四纪磁性地层学研
东海X地区低渗透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
山东东部近海晚中生代莱阳群硅质岩
胜坨油田坨28断块沙二段1-3砂层组油
准噶尔盆地中拐地区断层启闭性研究
春风油田石炭系火山岩岩性岩相及潜
东濮凹陷古近系深层凝析气成藏机理
江汉盆地泥质白云岩储层储集条件研
基于Argo数据的南海海温时空分析与
海气动量通量及湍流和气溶胶光学厚
基于不透水面提取的城市扩展及其生
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地质环境演
基于星间单差的GNSS实时精密卫星钟
基于广义相移数字全息的理论与实验
彩色数字全息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量子纠缠与量子关联的检测研究
基于扩展有限元法的岩石裂纹扩展研
事件空间中离散力学系统NLM对称性与
多相饱和孔隙介质电磁场与弹性波场
新型伪随机序列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多分量非牛顿渗流方程组的blow-up解
无界区域上非牛顿渗流方程问题的爆
基于链路预测的复杂网络模型的相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大学英语翻转
海洋立管系统内部流动特性及管道振
撬装式LNG接收站泄漏扩散规律研究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工程应用研究
稠油热采油藏矿物质影响硫化氢生成
文南油田低级序复杂断块精细刻画研
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A公司财务管理模
中国农业银行A分行业务管理费用管控
A股市场次高频交易可行性研究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中估值调整协议法
JS银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绩效
DY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东营JH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员工流失问
青岛保税港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研究
青岛开发区联通4G业务营销渠道拓展
HB油田A通信项目多企业协同中的管理
AU公司冰箱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S公司质量管理改进研究
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海外战略研究
银川大学文化与创办者文化的融合发
M炼化储运分厂人工成本管理体系改进
CF集团房地产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青海油田基层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油田企业安全监管信息化方法研究
 
大陆边缘盆地论文 二叠纪硅质岩论文 地球化学论文 旋回地层学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wangli198320**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