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中国近海与西太平洋浮游植物光合活性特征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植物营养、代谢与呼吸论文光合作用、碳素同化作用论文
中国近海与西太平洋浮游植物光合活性特征研究
论文目录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4页
引言第14-18页
  1 海洋浮游植物初级生产与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第14页
  2 海洋浮游植物光合活性特征研究的重要意义第14-16页
  3 本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第16-18页
第一章 叶绿素荧光技术与测量方法第18-36页
  · 叶绿素荧光技术的发展第18页
  ·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的基本原理第18-28页
    · 叶绿素荧光的产生第19-21页
    ·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定义第21-28页
  ·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的测量仪器与方法第28-31页
    · 脉冲振幅调制荧光仪测定原理第28-29页
    · 浮游植物调制叶绿素荧光仪PHYTO-PAM第29-31页
  ·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在海洋浮游植物光合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第31-34页
  · 小结第34-36页
第二章 胶州湾冬季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特征原位研究第36-52页
  · 调查海区第36-37页
  · 材料与方法第37-38页
    · 水样采集与环境要素测定第37-38页
    · 光合活性原位测定第38页
    · 浮游植物物种鉴定与生态因子测定第38页
  · 结果第38-49页
    · 胶州湾采样时的环境因子参数第38-40页
    ·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分布及丰度第40-43页
    · 胶州湾12月份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测定结果第43-49页
  · 讨论第49-51页
  · 小结第51-52页
第三章 黄东海夏季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特征原位研究第52-74页
  · 调查海区第52-53页
  · 材料与方法第53-55页
    · 水样采集与环境要素测定第53-54页
    · 光合活性原位测定第54页
    · 数据分析第54-55页
  · 结果第55-65页
    · 黄、东海浮游植物F_v/F_m的水平分布格局第55-57页
    · 黄、东海浮游植物光和活性特征的垂直分布格局第57-60页
    · 典型断面浮游植物光合活性分布特征第60-65页
    · F_v/F_m与环境因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第65页
  · 讨论第65-72页
    · F_v/F_m与初级生产力及浮游植物生物量(Chl a)的关系第67-68页
    · F_v/F_m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和粒级结构的关系第68-69页
    · F_v/F_m与光照和水层的关系第69-70页
    · F_v/F_m与营养盐的关系第70-71页
    · 黄东海夏季快速光曲线(RLC)的变化特征第71-72页
  · 小结第72-74页
第四章 西太平洋冬季浮游植物光合活性特征原位研究第74-86页
  · 调查海区第74页
  · 材料与方法第74-76页
    · 水样采集与环境要素测定第74-75页
    · 光合活性原位测定第75-76页
    · 数据分析第76页
  · 结果第76-83页
    · A段面和B断面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与温度、盐度、叶绿素、营养盐分布趋势第76-78页
    · DY断面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与温度、盐度、营养盐、叶绿素垂直分布第78-80页
    · DY断面F_v/F_m与其他光合活性系数测定结果第80-82页
    · 走航断面和DY断面F_v/F_m与叶绿素浓度以及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第82-83页
  · 讨论第83-84页
  · 小结第84-86页
第五章 不同P浓度及N/P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及光合作用影响的比较研究第86-108页
  · 材料与方法第87-90页
    · 实验藻种第87页
    · 培养条件第87页
    · 实验方法第87-89页
    ·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89页
    · 光合活性的测定第89页
    · 叶绿素的测定第89-90页
    · 数据的处理第90页
  · 结果与分析第90-101页
  · 讨论第101-105页
    · 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第101-102页
    · 营养盐对浮游植物光合活性的影响第102-104页
    ·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特征与群落结构变化的关系第104-105页
  · 小结第105-108页
结语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2页
作者简介第122-12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4页

本篇论文共124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中国近海与西太平洋浮游植物光合活
以凡纳滨对虾β-actin基因启动子为
三角褐指藻对不同浓度CO2
冲绳海槽热液区环境微生物及共生微
黄海沿岸底栖纤毛虫主要类群的分类
基于DNA传感器对硫酸盐还原菌检测的
四种典型海藻的居群遗传结构和系统
中国海洋红藻分子系统发育初步分析
不同水团中砂壳纤毛虫群落及交汇
3 株南极海洋石油烃低温降解菌(Sh
不同生境中海洋线虫分类及小型底栖
南海北部上层海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
基于一个中间型海气耦合模式和四维
多胺在东海赤潮演替过程中的变化及
南黄海古温、盐指标初探——基于底
基于放射性核素的山东半岛北部滨海
反向动能级串的全球分布特征,各向
北太平洋低纬度西边界环流的季节和
棉兰老以东次表层环流结构变异以及
流—流耦合效应对南海北部风暴潮影
吕宋海峡内潮生成与传播的数值模拟
南海北部陆缘裂后期岩浆活动及海底
南海南部海底沉积物声学性质及物理
低合金高强度钢浪花飞溅区点蚀行为
台湾东北黑潮入侵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人类活动与自然驱动不同背景下的典
提高改性粘土除藻效率的机理与方法
东马努斯弧后盆地岩浆岩地球化学特
黄海冷水团年际变化研究
基于氮稳定同位素方法的中国近海硝
MIS10以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上部水
西太平洋暖池热盐结构的变化特征与
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时序InSAR技术监
南海西北部陆缘中新世碳酸盐台地发
壳聚糖与三种农药偶合物的制备及协
埋地管道交流干扰及数值模拟研究
长牡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成
浅海筏式海带养殖活动对水动力及沉
利用酵母双杂交解析WSSV感染凡纳滨
温度对底播虾夷扇贝适合度性状影响
不同色型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
三疣梭子蟹对寄生性病原—血卵涡鞭
长牡蛎免疫系统的发生和发育机制的
基于炭疽芽胞杆菌S-层蛋白EA1自组装
条斑紫菜抗性相关代谢路径分析及其
乳酸菌对凡纳滨对虾益生机理的研究
许氏平鲉增殖放流对其荣成俚岛湾群
珍珠贝贝壳蛋白组学及胁迫环境下的
牡蛎生长与高温耐受性状的遗传解析
西北太平洋地区海带种群遗传及分子
海带低分子量褐藻多糖硫酸酯对糖尿
金脉华府小区二期建设项目成本控制
基于nSSUrRNA和mtSSUrRNA基因对尾柱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Pp1内溶素基因预
氨基脲对斑马鱼(Danio rerio)的抗
三株不同海洋环境来源微生物胞外多
雨生红球藻优良藻株的诱变选育及其
微生物脂肪酶库构建及磷脂酶D的筛选
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japoni
海洋芽孢杆菌B-9987中Macrolactins
单环刺螠纤溶酶的重组表达及活性研
环境因子及抗生素对共培养的萱藻(S
环境因子对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
基于遗传改造发掘深海链霉菌Strept
胶州湾西北部海域小型底栖动物生态
热纤梭菌纤维小体调控因子的结构和
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和
三种不同结构的叶瓜参鞘脂对脂肪细
太平洋海绵杆菌(Spongiibacterium
沉积物陆丹氏菌(Loktanella sedim
BDE-47胁迫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殖毒
微拟球藻化学诱变及富油藻株的高通
自升式平台建造的经济风险分析
自容式湍流剖面观测仪设计与试验研
高精度电极式海水电导盐度计设计与
面向页岩气勘探的微地震采集记录仪
抑菌性高通量正渗透膜的制备及其应
苯酞类及α-硫辛酸类衍生物的合成及
免疫亲和柱的制备及其对酪氨酸酶卵
固态发酵豆粕制备氨基酸复合肥的工
β-琼胶酶的纯化及新琼二糖水解酶A
 
中国近海论文 西太平洋论文 浮游植物论文 光合活性论文 环境因子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sancra**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