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不同运营模式的旅游地网络特征、感知及演化—黄山、宏村、西递的旅游地社会地理体系构建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不同运营模式的旅游地网络特征、感知及演化—黄山、宏村、西递的旅游地社会地理体系构建
论文目录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9页
第1章 绪论第19-29页
  1.1 选题背景第19-22页
    1.1.1 中国旅游业发展已从单一景区开发进入旅游地全面整合发展的新阶段第19-20页
    1.1.2 旅游地系统结构优化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第20页
    1.1.3 社会网络理论是研究旅游地系统结构及演化的有效手段第20-21页
    1.1.4 不同主导经营模式下的旅游地发展与矛盾情况存在差异第21-22页
  1.2 研究意义第22-23页
    1.2.1 理论意义第22页
    1.2.2 实践意义第22-23页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3-24页
    1.3.1 研究目标第23页
    1.3.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24-27页
    1.4.1 研究思路第24-26页
    1.4.2 技术路线第26-27页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7页
  1.5 研究方法第27-29页
    1.5.1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第27页
    1.5.2 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第27页
    1.5.3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27-28页
    1.5.4 一手资料与二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第28页
    1.5.5 整体网和个体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第28-29页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29-52页
  2.1 社会网络: 方法亦是理论第29-33页
    2.1.1 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理论辨析第29-31页
    2.1.2 社会网络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第31-32页
    2.1.3 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研究范式第32-33页
  2.2 社会网络与人文地理学研究第33-41页
    2.2.1 研究缘起第33-36页
    2.2.2 研究层面第36-37页
    2.2.3 主要研究内容第37-40页
    2.2.4 结论与启示第40-41页
  2.3 旅游研究与社会网络研究范式第41-51页
    2.3.1 旅游流网络第42-43页
    2.3.2 旅游政策网络第43-44页
    2.3.3 旅游营销与品牌网络第44-45页
    2.3.4 旅游知识管理与创新网络第45-47页
    2.3.5 旅游业产业链与产业集群网络第47-48页
    2.3.6 旅游地网络第48-49页
    2.3.7 研究总结与启示第49-51页
  2.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3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体系构建第52-73页
  3.1 旅游地网络研究的依据与价值第52-54页
    3.1.1 旅游地网络是多元、复杂的动态系统第52页
    3.1.2 旅游地网络影响或决定了各主体的发展第52-53页
    3.1.3 旅游地网络研究的整体视角优于单一的个体属性研究第53页
    3.1.4 旅游地网络研究是传统旅游地研究的有益补充第53-54页
  3.2 旅游地网络体系构建第54-58页
    3.2.1 基于关系类型的旅游地网络研究体系第55-56页
    3.2.2 基于行动者类型的旅游地网络研究体系第56-57页
    3.2.3 基于网络层次的旅游地网络研究体系第57-58页
  3.3 本文研究的旅游地网络第58-60页
    3.3.1 一般旅游联系网络第59页
    3.3.2 旅游政策传递与互动网络第59页
    3.3.3 旅游信息交流和创新网络第59-60页
    3.3.4 旅游资金互助网络第60页
    3.3.5 客源互动网络第60页
    3.3.6 联合营销网络第60页
    3.3.7 企业竞争网络第60页
  3.4 旅游地网络的行动者、关系的确定第60-62页
    3.4.1 行动者确定第61-62页
    3.4.2 关系确定和评价第62页
  3.5 网络数据获取第62-64页
    3.5.1 问卷调查与访谈第63-64页
    3.5.2 二手数据的获取第64页
  3.6 旅游地网络评价指标和模型第64-72页
    3.6.1 整体网模型第64-70页
    3.6.2 个体网模型第70-71页
    3.6.3 软件实现第71-72页
  3.7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4章 案例介绍及研究假设第73-83页
  4.1 中国遗产旅游地发展模式第73-74页
  4.2 案例地界定与旅游发展模式概况第74-78页
    4.2.1 黄山第74-76页
    4.2.2 宏村第76-77页
    4.2.3 西递第77页
    4.2.4 小结第77-78页
  4.3 研究假设第78-83页
    4.3.1 旅游地网络特征假设第78-80页
    4.3.2 旅游地网络的影响因素假设第80-81页
    4.3.3 旅游地网络态度、认知与评价的假设第81-82页
    4.3.4 旅游地网络演化假设第82-83页
第5章 黄山、宏村、西递的旅游地网络特征及比较第83-117页
  5.1 行动者、网络关系和数据获取第83-86页
    5.1.1 黄山第83-84页
    5.1.2 宏村第84-85页
    5.1.3 西递第85-86页
  5.2 个体网特征及比较第86-98页
    5.2.1 旅游地网络规模第86-87页
    5.2.2 网络联系对象的同质性与异质性第87-97页
    5.2.3 互惠性特征第97-98页
  5.3 整体网络特征第98-110页
    5.3.1 旅游地网络的通达性第98-99页
    5.3.2 旅游地网络的内聚性检验第99页
    5.3.3 网络行动者权利与功能第99-102页
    5.3.4 旅游地网络的子结构第102-107页
    5.3.5 旅游地网络的核心与边缘第107-110页
  5.4 不同旅游地网络之间的相关与回归分析第110-112页
    5.4.1 相关分析第111-112页
    5.4.2 一般联系网络的回归分析结果第112页
  5.5 总结与管理启示第112-117页
    5.5.1 旅游地网络的差异第112-114页
    5.5.2 旅游地网络的影响因素第114-115页
    5.5.3 管理启示第115-117页
第6章 旅游地网络的态度与评价研究第117-127页
  6.1 不同旅游地行动者的旅游联系态度差异研究第117-122页
    6.1.1 数据和方法第117-118页
    6.1.2 结果分析第118-119页
    6.1.3 小结第119-122页
  6.2 旅游地网络与旅游联系的认知评价第122-127页
    6.2.1 旅游地网络与旅游联系的评价内容第122-124页
    6.2.2 数据获取与分析过程第124-125页
    6.2.3 结果分析第125-126页
    6.2.4 小结第126-127页
第7章 黄山旅游地网络的演化第127-141页
  7.1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黄山旅游地网络演化阶段划分第127-129页
  7.2 研究思路与数据获取第129-130页
    7.2.1 旅游地网络行动者和联系的识别与类型划分第129页
    7.2.2 旅游地网络的展示和表达第129页
    7.2.3 数据获取第129-130页
  7.3 黄山旅游地网络演化过程第130-138页
    7.3.1 探索阶段(1930年代之前): 士大夫旅游背景下的寺庙管理模式第130-131页
    7.3.2 参与阶段(1930-1978): 半官方和官方管理式的外事接待模式第131-132页
    7.3.3 发展阶段(1979-1996): 大众旅游兴起下的政府主导开发模式第132-134页
    7.3.4 市场化阶段(1997-2003): 政府指导下的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第134-136页
    7.3.5 成熟阶段(2004年至今):地方企业兴起的多元社区参与模式第136-138页
  7.4 旅游地网络演化的影响因素第138-139页
  7.5 旅游地网络演化的空间特征第139-140页
  7.6 小结第140-141页
第8章 讨论、结论与展望第141-146页
  8.1 主要研究结论第141-144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44-145页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45-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7页
附录第157-174页
附录A 黄山(汤口)、宏村和西递旅游企业调查问卷第157-161页
附录B 黄山、宏村和西递政府部门调查问卷与访谈大纲第161-164页
附录C 黄山、宏村和西递旅游地网络中心度分析结果第164-173页
附录D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73-174页
致谢第174-176页

本篇论文共176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不同运营模式的旅游地网络特征、感
竞争与规制:中国电信业改革与发展
山东通信服务公司薪酬体系设计
交通系统要素变动下的旅游流时空响
中国移动3G业务竞争战略研究
陶然居大酒店营销策略研究
饭店业员工满意度研究——以烟台市
项目驱动型企业组织柔性和效率的协
酒店业中的收益管理研究
基于非线性插值的小企业信用评级研
以顾客为导向的饭店品牌研究
六西格玛与饭店服务质量管理
合作网络视角的企业集团财务资源配
服务业国际转移:理论分析与政策研
面向供应链协作管理的交易信用激励
我国服务业吸引FDI的区位决定因素分
基于Agent仿真的技术创新合作模式策
基于ISO9000质量体系的面向服务业的
基于情感因素的饭店顾客忠诚研究
企业知识搜索二元性的前因与创新绩
饭店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从
抢雷策略对品牌危机修复效果的影响
我国饭店员工薪酬体系设计研究
饭店业员工满意度研究——以济南市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异质性特征生
我国医疗广告中的道德问题及其伦理
面向生产现场问题的知识获取与分析
山东省会展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市场规模与市场集中的关系研究——
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潜力测算与路径
市场直销响应模型的机器学习方法—
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与美国
高科技品牌广告优化模型研究
经营性水电站PROT项目融资资本预算
基于电子商务的顾客价值创造
网络消费与企业盈利模式研究
越南与中国关系正常化以后的经贸关
我国企业事件营销模式研究
新市场环境下口碑营销模式的构建及
计划成熟度对总承包项目知识集成的
体验营销的价值创造研究
我国保障房有效供给机制研究——基
基于顾客价值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型构
绝色服装店的卖场营销研究
国家中心城市及其竞争力的理论与实
三联商社股份有限公司基本竞争战略
缺失数据下灾情评估变量及权重的确
区域性零售商与快速消费品制造商渠
中国医疗服务价格政府管制悖论的经
五物种循环优势演化博弈
济南大润发超市顾客忠诚度提升策略
基于博弈理论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相
三联集团济南家电商场员工职业生涯
电子商务对我国零售业企业的核心竞
产学研场域的“转译—治理”模式研
期货市场风险及控制制度的完善
基于自我概念结构的中国体育消费市
马克思科学技术思想研究
中国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研究
银行信贷的逆周期监管与金融稳定
美国贸易政策进程的三种分析层次—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公债经营与制度变
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
中国产业内贸易分析与建议
当代美国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研究
比较优势论的演变与山东省加工贸易
转型期中国利率政策效果研究
我国比较优势产业贸易条件分析
中阿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前景研
危机冲击与全球贸易波动机制研究
促进中国和COMESA的投资和贸易合作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平衡机理研究
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效应及其在我国的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研究
湖北省旅游业的时空分异及空间治理
论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研究
我国出口加工区发展概况及对策
供应链视角下产品线设计决策分析
中间投入品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
外商直接投资与山东省对外贸易相关
面向不确定环境的大型工程物资采购
中国和东盟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
考虑资金约束供应链中的运营与融资
东盟主要国家对中国出口贸易与其经
“双轨制”员工身份对工作表现的影
税收文化模型研究分析及其借鉴
民国时期河南手工卷烟研究(1912-1
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研究
山东黄河河务局政府采购问题探讨
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研究(1851-193
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控制问题研究
我国税收流失问题分析——从税收不
浙江省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19
省以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分析——
买方垄断与供给寡头之间的超市场契
开征社会保障税问题研究
我国税收收入超常增长的经济学分析
土地利用视角下的南京城市空间多维
中国增值税转型问题研究
西部少数民族农户土地利用决策行为
我国税收征管效率分析
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思考
我国农地制度变迁下的农村金融反贫
构建财产税为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的
基于农业生产风险的关中地区土地整
泰安市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区域土地利用效率研究——以江苏省
地方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以山东
信息消费的理论、测度及对经济增长
我国政府消费规模对居民消费需求的
论我国国债风险综合评价和预警体系
李嘉图经济学理论与马克思哲学思想
县乡政府职能与县乡财政困难:成因
有限理性假设下的大型工程群体决策
论我国政府农业补贴政策的改革
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地方公共财政体系
基于虚拟组织视角的大型工程组织结
我国货币政策的规则性及其效果研究
江汉平原城镇化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工具及传导
中国利率走势分析模型
湖北省城镇化质量问题研究
基于组合投资理论的套期保值研究
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县域合作治理绩效
基于VaR方法论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
电子金融的风险发生机理与防范策略
政府治理视角下的欠发达地区城镇化
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系统的研究
中国省际公共资本投入效率研究
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
跨国银行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及其组织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生态系统发展模式
美国国债发行方式对中国国债发行的
机构投资者对IPO退市风险的影响研究
农村金融资源的逆向配置与政策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中金融中介贡献度
金融危机、市场传染与欧美四国股票
银行国际化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
金融期货交易对现货市场信息效率和
构建我国有效银行监管体系之探讨
 
旅游地网络论文 遗产旅游地论文 运营模式论文 社会网络论文 黄山 西递 宏村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a35877415**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