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南京大学“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科学文化教育体育论文→各级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南京大学“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文目录
 
内容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2页
  1.1 问题的缘起第9-20页
    1.1.1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第9-11页
    1.1.2 我国三十五年来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实践回顾第11-18页
    1.1.3 南京大学的探索—"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第18-20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20-22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2-41页
  2.1 相关概念辨析第22-28页
    2.1.1 人才培养模式第22-24页
    2.1.2 基础学科第24-26页
    2.1.3 拔尖人才、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第26-28页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8-41页
    2.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28-37页
    2.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37-41页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路径第41-51页
  3.1 研究内容第41页
  3.2 研究路径第41-46页
    3.2.1 研究方法的选取第41-42页
    3.2.2 研究对象的选取第42-45页
    3.2.3 资料收集方式第45-46页
    3.2.4 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46页
  3.3 研究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第46-51页
    3.3.1 "以学生为中小"教育理念的提出第46-47页
    3.3.2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内涵第47-49页
    3.3.3 "以学生为中心":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第49-51页
第四章 "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色的形成:管理者与教师的视角第51-65页
  4.1 强化部成立初衷:保护基础学科,优化研究生生源第51-52页
  4.2 新型的人才培养定位第52-57页
    4.2.1 培养基础宽厚的基础学科人才第52-54页
    4.2.2 历史渊源:南京大学少年部的教改实践第54-57页
  4.3 "宽基础"的课程设置第57-61页
    4.3.1 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第57-60页
    4.3.2 分方向课程结构分析第60-61页
  4.4 授课教师主要来自全校其他院系第61-62页
  4.5 以《大学物理》为代表的研究性教学方式第62-63页
  4.6 教材特色:强调"大"理科,增强适应性第63-64页
  4.7 管理机制:独立建制,虚实结合第64-65页
第五章 "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色的形成:强化部毕业生的视角第65-96页
  5.1 招生遴选:"提前报考,多个机会",但不无"盲目被动"第65-67页
  5.2 课程设置:稍显粗放的"宽基础"课程第67-76页
    5.2.1 知识面较宽,专业程度不高第68-69页
    5.2.2 课程学习强度大第69-73页
    5.2.3 成功与不足第73-76页
  5.3 良好氛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第76-80页
  5.4 师生交流:主要在课内,且不甚密切第80-82页
  5.5 以《大学物理》为代表的研究性教学第82-90页
    5.5.1 用英语授课,注重概念讲解,授课内容全面第82-83页
    5.5.2 授课内容不易懂,但耐人回味第83-88页
    5.5.3 课程论文环节需要指导第88-90页
  5.6 学科方向分流:有限制的"多次选择、逐步到位"第90-96页
第六章 对"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评价第96-103页
  6.1 "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之"辨"第96-99页
  6.2 "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之处第99-103页
    6.2.1 人才培养重"理"轻"文"第99-100页
    6.2.2 课程结构:学科之间的融合亟待加强第100-101页
    6.2.3 "锦标赛式"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第101-103页
第七章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之道第103-116页
  7.1 人才培养:既要"育才",更须"树人"第103-106页
  7.2 教学安排:增强本科生科研体验,重视科学应用的训练第106-108页
  7.3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108-111页
  7.4 构建良好的人才生态群落第111-114页
    7.4.1 "自然"原则第111-112页
    7.4.2 "互动性"原则第112-113页
    7.4.3 "差异性支持"原则第113-114页
  7.5 密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第114-116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局限第116-118页
  8.1 研究的结论第116-117页
  8.2 研究的局限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6页
博士在读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第126-127页
附录第127-136页
附录A 南大强化部毕业生访谈提纲第127-128页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第128-129页
附录C 南大强化部1997级物理、化学、生物方向学生课程表第129-134页
附录D 强化部26位毕业生访谈简况第134-136页
致谢第136-138页

本篇论文共138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南京大学“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
HAR-RV及其扩展预测模型研究——以
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研究
基于机制转换ARJI模型的股市收益率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
基于Vine-copula的金融市场波动关联
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就业效应测度
区域思想对于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
基于M-Copula-GJR-VaR模型的黄金市
中学生领导力:结构及其相关影响因
基于Copula函数的整合风险度量研究
专业化:中学教师职前教育研究
信用利差统计建模与应用
区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政策运行研
湖北省最低工资标准分析
面向教育应用的增强现实系统关键问
武汉市“用工荒”的原因分析及改善
武汉市就业分布的时空演变研究
双职工家庭工作—家庭界面特征对个
产业集聚、工资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
非政府组织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作
胜任力模型视角下湖南商务人才能力
身份认同及其社会生成机制——基于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绩效评价
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区域
教育养老的制度设计及其实现路径研
考虑碳排放的快递企业配送路径研究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预期研
ZT公司济南平陵城项目投资分析与风
高职院校校长胜任力研究
高等学校科技国际化研究
XX企业仓库改进及物流节点优化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研究型大学治理机
零担运输合作费用分配与联盟稳定性
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研究
广州中远物流公司重组后整合管理研
高校学生评教行为偏差及影响因素研
湖南天健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的仓储管
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功能的研究
希杰(青岛)物流有限公司绩效管理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
中国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大学生规范法律意识教育研究
D公司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古特曼的民主教育理论研究
物流产业对湖南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
中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结构、测
汉口后湖地产纠纷研究——以“地皮
清末民国时期儿童文学教育学术史研
民间教育评估机构运行机制研究
“以房养老”可行模式研究——以武
民国时期四川教育地理研究
征地拆迁进程中的村庄治理困境——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解释因素
洞庭湖区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与
“共生”视域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A公司房地产项目营销策略研究
打拉池的权威与自主——一个回汉杂
湖南省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马达加斯加麦利那人仪式消费对贫困
我国连片特困地区中心城市成长机理
当代中国佤族女性形象研究
长沙市房地产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多元与共存——甘肃南部洮州地域宗
VinGroup集团应对越南房地产市场泡
哈萨克族传统法文化研究
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研究
基于个体社会属性的网络舆情演化模
当代中国“新奢侈品”消费行为及动
基于城市空间文本观的生态城市空间
我国养老地产发展问题研究
资源开发嵌入下的蒙汉杂居区社会变
洞庭湖区城乡统筹绩效评估与城乡统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评价研究
房产市场周期性波动对商业银行个人
“90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
城市化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
浏阳经开区汇远房地产公司营销策略
 
理科教育论文 拔尖计划论文 "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lxzhaoni**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