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理论阐释与现实建构——基于治理场域演化的分析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1:教育论文网→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分类2:教育论文网→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理论阐释与现实建构——基于治理场域演化的分析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66页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第16-2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21页
    1.1.2 研究意义第21-23页
  1.2 概念界定第23-30页
    1.2.1 社会组织基础概念第23-25页
    1.2.2 农村社会组织概念界定第25-27页
    1.2.3 场域及农村治理场域第27-30页
  1.3 文献述评第30-59页
    1.3.1 农村社会组织现实路径研究第31-41页
    1.3.2 农村社会组织理论路径研究第41-56页
    1.3.3 组织系统理论相关研究第56-59页
  1.4 基本思路与框架第59-62页
  1.5 研究方法与路径第62-64页
  1.6 研究重难点、创新与不足第64-66页
第2章 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治理研究新视角:“结构—行动”互构性分析第66-104页
  2.1 农村社会组织治理演进的理论预设第68-76页
    2.1.1 组织场域建构与“ASD”框架的“能动”预设第69-72页
    2.1.2 社会变迁与组织结构“分化-整合”假设第72-74页
    2.1.3 制度转型与组织演化“均衡”假设第74-76页
  2.2 农村社会组织治理研究“结构—行动”互构新视角的分析框架第76-88页
    2.2.1 场域中的互构视角阐释第76-81页
    2.2.2 治理场域中的互构视角基本思路第81-83页
    2.2.3 治理场域中的互构路径研究内容第83-88页
  2.3 农村社会组织治理研究的操作框架:一种场域建构性质的探讨第88-102页
    2.3.1 治理场域的基本框架第88-90页
    2.3.2 治理场域建构的因果力:制度、行动和环境第90-102页
  2.4 小结第102-104页
第3章 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治理演进基础:开放系统的结构与行动第104-133页
  3.1 农村社会组织开放系统“结构—行动”视角阐释第104-107页
    3.1.1 组织开放系统内涵阐释第104-106页
    3.1.2 组织开放系统建构的基本思路第106-107页
  3.2 农村社会组织开放系统“结构—行动”框架解析第107-132页
    3.2.1 组织成长宏观视野:空间转化与结构变迁下的分析第108-113页
    3.2.2 组织形塑中观视野:多重机制嵌入的治理场域第113-121页
    3.2.3 组织透析微观视野:软性机制与共意动员场域的建构第121-132页
  3.3 小结第132-133页
第4章 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治理演进动因及路径:结构“耗散”到“能动”均衡第133-167页
  4.1 农村社会组织动力基础:场域演化与结构重塑第134-148页
    4.1.1 “行动者-制度-环境”互构中的农村场域第134-137页
    4.1.2 组织场域演化动力:结构耗散性的阐释第137-143页
    4.1.3 耗散结构与农村社会组织治理演化的动力机制第143-148页
  4.2 农村社会组织场域下结构耗散与治理均衡第148-165页
    4.2.1 场域边界的开放性:“调试-均衡”的适应性演变第150-157页
    4.2.2 治理场域系统重构:“互构-博弈”整合中的动力机制第157-162页
    4.2.3 系统力有序耦合:走向农村社会均衡治理“新常态”第162-165页
  4.3 小结第165-167页
第5章 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治理场域重构的经验检视:以农村老人协会为例第167-190页
  5.1 治理场域演化:“结构—行动”互构下的农村老人协会第167-177页
    5.1.1 空间秩序转换:国家社会关系重构中的老人协会第168-171页
    5.1.2 结构变迁与组织场域再构:老人协会的演变逻辑第171-174页
    5.1.3 制度环境与治理结构重塑:“善秩”体系建构第174-177页
  5.2 治理场域再造检视:以山东张高村老人协会为例第177-189页
    5.2.1 场域视野下老人协会的“情景地图”第177-184页
    5.2.2 嵌入与重构:老人协会“结构—行动”互构路径阐释第184-189页
  5.3 小结第189-190页
第6章 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现实建构:走向均衡的良序治理第190-237页
  6.1 农村场域行动者合作框架:从参与、合作到公共机制建构第190-208页
    6.1.1 组织行动者的参与机制建构第190-195页
    6.1.2 组织行动者的合作机制建构第195-201页
    6.1.3 组织行动者的公共机制建构第201-208页
  6.2 农村宏观制度层面治理路径:制度与结构的均衡第208-221页
    6.2.1 强势外推和内源自生:组织建构的双维制度均衡第208-209页
    6.2.2 制度“嵌入”与结构“共生”:组织系统再造与重塑第209-218页
    6.2.3 走向“钻石型”结构:组织系统建构的路径探索第218-221页
  6.3 农村环境层面治理路径:村社场域系统要素结构均衡第221-237页
    6.3.1 内源发展与制度策略性平衡第221-224页
    6.3.2 外促发展与思维战略性平衡第224-229页
    6.3.3 应然发展与村社规则性平衡第229-237页
第7章 结论及讨论第237-241页
  7.1 理论层面第237-239页
  7.2 现实层面第239-241页
参考文献第241-264页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项目及发表论文第264-266页
致谢第266-267页

本篇论文共267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理论阐释与现
BT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广西桂西资源富集区乡村文化建设研
代际差异中的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
子城公司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评价
直苴彝族倮倮颇祭“尼”仪式研究
佳和公司物业延伸服务的目标市场营
慈善组织行政规制研究
住房公积金最佳现金持有量研究——
公民权利视角下社会保障制度“去身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农村社区治理结构
乡村信访过程中的国家基础权力重构
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乡镇政府职能研
当代中国应对自然灾害导致返贫的对
中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相关性分析
中国跨部门合作问题研究
黑龙江省新型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
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抗争的策略逻辑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定价研究——基于
战略导向的W房地产公司培训体系构建
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评价问题研究
房地产经纪独家代理制度研究
城乡结合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现代国家治理视野下中国执政党决策
项目型企业业绩评价系统构建与实证
约翰·密尔行政哲学思想的理论考察
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研究
21世纪初俄罗斯亚太能源战略研究
郑州兴基公司房地产业务拓展战略研
同盟拓展:21世纪初美澳同盟关系研
基于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园区
游说者在美国外交中的角色——以以
基于质量调整的住房价格指数编制方
城乡统筹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北省
21世纪初俄日关系研究
保定市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21世纪初老挝对华政策研究
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实证研究
领土争端对国家间安全与合作的影响
Sm房地产公司杭州区域竞争战略研究
日本政党体制的结构转换及其对中日
易居中国EJU房地产电子商务案例研究
边缘化身份视角下的国际冲突研究
南昌CS商业地产开发模式再研究
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研究
中央商务区楼宇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
外交政策制定中制度的重要性:后冷
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控制研究:1998
中国房地产的现状和展望
新现实主义的局限性——从国内视角
我国金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
苏格兰议会研究(1290-1707年)
越南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研究
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元明清时期入迁云南的外来少数民族
当前形势下房地产融资模式的选择
社会质量视角下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
国内房地企业融资渠道现状及创新研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中国中小房地产
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文化渊源研
知识型社区地产开发模式研究——以
新媒体背景下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诚信思想及其当代
“偶发性”与自发秩序——哈耶克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研究
上海市宝山区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国家职能视角下民生建设的发展与创
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问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治理体系研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的原因及
罗尔斯“重叠共识”理念研究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自由主义中立性研究
房地产业、城镇化与地区经济增长关
西方左翼政党民生理论的批判及启示
中国的人口和经济增长
文化多元语境下的国家认同建构——
中国经济成长对国际油价引起的影响
 
社会转型论文 农村社会组织论文 治理场域论文 “结构—行动”互构论文 秩序重建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a36153187**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