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沿海发达地区农地制度实证研究与思考——基于对浙江农村的广泛调查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沿海发达地区农地制度实证研究与思考——基于对浙江农村的广泛调查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第1-3页
英文摘要第3-9页
1 导论第9-29页
1.1 土地制度第9-13页
1.1.1 土地制度的基本涵义第9页
1.1.2 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第9-10页
1.1.3 我国土地制度的基本构架第10-11页
1.1.4 我国农地制度的特殊安排:土地承包经营权第11-12页
1.1.5 土地权利:基于财产权的视角第12-13页
1.2 已有的研究成果第13-22页
1.2.1 我国农地制度的缺陷第14-18页
1.2.2 我国农地制度改革: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第18-22页
1.3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若干评论第22-24页
1.3.1 中国农地制度的问题究竟在哪里?第22-23页
1.3.2 对农地制度改革方向的评论第23-24页
1.4 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第24-26页
1.4.1 未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差异性第24-25页
1.4.2 缺乏对沿海发达地区的特殊关注第25页
1.4.3 未能深入了解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第25-26页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意义、创新和不足第26-29页
1.5.1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26页
1.5.2 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26-27页
1.5.3 本论文的创新所在第27页
1.5.4 本论文的不足第27-29页
2 农地制度与农村发展第29-50页
2.1 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29-32页
2.1.1 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29-31页
2.1.2 个人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第31-32页
2.2 农地制度与农村发展:各国(地区)的经验第32-43页
2.2.1 中国的经验第32-35页
2.2.2 美国的经验第35-37页
2.2.3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第37-42页
2.2.4 基本结论第42-43页
2.3 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发展对农地制度的挑战:以浙江为例第43-50页
2.3.1 农业科技进步对农地制度的挑战第43-44页
2.3.2 农村城市化发展对农地制度的挑战第44-45页
2.3.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地制度的挑战第45-46页
2.3.4 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对农地制度的挑战第46-48页
2.3.5 加入WTO,参与国际农产品竞争对农地制度的挑战第48页
2.3.6 小结:现行农地制度已不适应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要求第48-50页
3 农地制度与经济绩效:理论分析和调查方法第50-64页
3.1 分析框架第50-51页
3.1.1 非制度性环境第50页
3.1.2 制度安排第50-51页
3.1.3 经济绩效第51页
3.2 农地制度与经济绩效:作用机制第51-56页
3.2.1 地权稳定性效应第51-53页
3.2.2 资源配置效应第53-54页
3.2.3 社会保障和失业保险功能第54-56页
3.3 实证研究第56-64页
3.3.1 研究的方法第56-58页
3.3.2 调查实证的过程第58-62页
3.3.3 大规模调查第62-64页
4 实证研究之一:农地产权第64-90页
4.1 广大农户对农地产权的认知第64-74页
4.1.1 对土地所有权归属和发包方的认知第64-66页
4.1.2 对承包土地后所拥有农地权利的认知第66-74页
4.2 农户对土地调整的认知和相关调查第74-78页
4.2.1 承包土地的分配标准第74页
4.2.2 土地调整的次数第74页
4.2.3 对土地调整的预期第74-75页
4.2.4 对土地调整的认可程度第75-76页
4.2.5 土地调整周期第76-77页
4.2.6 土地调整的主体第77-78页
4.3 村干部对农地产权的认知及与农户的比较第78-83页
4.3.1 影响农民在土地上进行过多投入的因素第78-79页
4.3.2 村农地制度安排的基本情况第79-80页
4.3.3 村干部对农地产权的认知与意愿第80-83页
4.4 村干部对农地调整的认知第83-85页
4.4.1 对农地调整的预期第83页
4.4.2 对农地调整的认同度第83-84页
4.4.3 最佳调整周期第84页
4.4.4 农地调整的权力主体第84-85页
4.4.5 农地调整的动因第85页
4.5 户和村的比较:归纳和分析第85-88页
4.5.1 相一致的地方及其原因分析第85-87页
4.5.2 两者回答不一致的地方及其原因分析第87-88页
4.6 基本结论第88-90页
5 实证研究之二:农地流转第90-137页
5.1 浙江农地流转的诱因第90-92页
5.1.1 农业科技进步第91页
5.1.2 农村劳动力转移第91页
5.1.3 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第91-92页
5.1.4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效益农业的快速发展第92页
5.1.5 粮食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第92页
5.2 浙江农地流转的基本态势第92-94页
5.2.1 总体情况和地区之间的差异状况第92-93页
5.2.2 调查样本所显示的农地流转状况第93-94页
5.3 浙江农地流转的特点第94-96页
5.4 农地流转的动因分析第96-116页
5.4.1 广大农民对农地流转的推动第96-112页
5.4.2 村集体对土地流转的推动第112-114页
5.4.3 各级政府对土地流转的推动第114-115页
5.4.4 工商业主对土地流转的拉动第115-116页
5.5 农户对流转方式的选择第116-122页
5.5.1 不同文化程度户主对农地流转方式的意愿差异第116-117页
5.5.2 不同年龄的户主对农地流转方式的意愿差异第117-119页
5.5.3 从事不同工作的户主对土地流转方式的意愿差异第119-121页
5.5.4 户人均收入不同的农户对土地流转方式的意愿差异第121-122页
5.6 影响农地流转规模的因素:基于对样本村的分析第122-128页
5.6.1 农地流转面积比例分析第123-126页
5.6.2 村流转户数比例分析第126-128页
5.7 浙江农地流转的积极作用第128-131页
5.7.1 有利于克服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局限性第128页
5.7.2 有利于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第128-130页
5.7.3 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第130页
5.7.4 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第130-131页
5.7.5 有利于增加集体收入和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第131页
5.8 对农地流转的进一步思考第131-137页
5.8.1 如何认识土地流转和土地保障功能的关系第131-132页
5.8.2 如何看待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的新问题第132-133页
5.8.3 如何发挥村级组织在农地流转中的作用第133-137页
6 实证研究之三:农地征用第137-154页
6.1 被调查村农地征用的基本情况第138-140页
6.1.1 征用原因第138页
6.1.2 征地和用地单位第138页
6.1.3 土地征用后让渡方式第138-139页
6.1.4 征地中的费用补偿第139-140页
6.2 征地过程中农民的权益保护第140-142页
6.2.1 征地过程中农民利益是否得到保护第140页
6.2.2 “四费”分配第140-141页
6.2.3 土地征用后的土地调整第141-142页
6.2.4 农地征用对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的影响第142页
6.3 村干部对我国征地制度的理解和看法第142-144页
6.3.1 村干部对国家征地权的认知第142-143页
6.3.2 村干部和村民对征地的态度第143-144页
6.4 总结与政策建议第144-154页
6.4.1 对调查结果的总结与思考第144-149页
6.4.2 完善我国农地征用制度的若干政策建议第149-154页
7 沿海发达地区农地制度创新:基本思路和政策选择第154-167页
7.1 基本思路第154-158页
7.1.1 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差异性第155-156页
7.1.2 充分尊重农民的选择意愿第156-157页
7.1.3 扩展地方政府和村集体制度创新的空间第157-158页
7.2 沿海发达地区农地制度创新的政策选择第158-167页
7.2.1 充实所有权第159-160页
7.2.2 强化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第160-161页
7.2.3 放开使用权第161-165页
7.2.4 保障收益权第165页
7.2.5 规范管理权第165-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2页
附录一第172-176页
附录二第176-182页
附录三第182-18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的科研项目第188-189页
致谢第189-190页

本篇论文共190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沿海发达地区农地制度实证研究与思
服务扮演策略、职业倦怠、离职倾向
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中信银行长春分行对公客户经理绩效
我国招标投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长春卓展中层管理者培训体系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研究——以
延边正道医药有限公司新员工培训体
MC公司战略绩效指标体系研究
住房分配制度转变过程中个人购房抵
长春农村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业务风险
国际收支结构研究——理论模式、国
克诺尔公司售后工程师KPI考评方案研
中粮能源部销售体系整合项目的团队
管理贸易体制下的贸易保护政策研究
A商业银行吉林分行风险管理研究
转型期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联:
民生银行长春分行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顾客价值创新的企业战略定位研
建行吉林省分行国际业务部绩效管理
多角化战略与公司业绩关联研究
哈尔滨铁路局职工心理测评信息系统
企业技术学习的模式与技术能力积累
网淘公司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差异化发
航空油料供应系统优化研究
企业家能力、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关
学习、产业组织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
长春城市开发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东北再担保公司员工专业技能培训体
中德土地生态利用比较研究及其案例
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配置研
华星行公司销售人员薪酬体系优化研
长春金源通信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边缘计算网络安全防线联动与攻击主
一汽大众公司质保工程师培训方案设
梁启超经世佛学思想研究
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对公客户经理流
汉晋时期民间信仰与道教关系之研究
创德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结构的改进
马一浮宗教思想研究
长春DOLINK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物联网
弗洛伊德无意识美学思想研究
HN国有煤矿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论感通思维与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
TH公司加气机产品市场战略研究
论马克思美学中的身体问题
3D光幕研发项目的时间管理研究
低阶层者的目标追求:社会公平与自
广州HY公司商业运营领域O2O模式研究
超媒体学习中元理解判断影响因素的
基于企业战略的S公司船员人力资源规
朋友网络背景中的同伴乐观发展:童
AFT物流集团企业文化战略构建研究
基于人际背景的青年早期抑郁研究
A企业员工幸福感指数测算及提升策略
HG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方案设
生活禅的形成、发展与传播——净慧
基于契约论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分析
亲社会行为对幸福感的影响:基本心
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
王廷相伦理思想研究
技术创新人员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研究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行为与伦理冲突研
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现状及培养模式
新理性直觉主义作为道德形而上学的
高速铁路司机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
佩雷尔曼的论证理论及其理性观研究
关键链在项目群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
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的早期传播研
S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冯友兰对“哲学”的理解
建筑企业内部知识转移机理研究
廖平与“经学改良”
中国铁建投资有限公司战略研究
《礼记》中的礼法合治思想研究
Z公司培训问题研究
秩序与自由—庄子逍遥思想研究
QX集团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多样化电源参与停电系统恢复策略研
首钢建设集团劳务队伍建设研究
论尼采的永恒轮回思想
社会资本要素对知识型团队隐性知识
现代世界存在基础探论
企业劳工标准比较研究——兼论我国
老子与海德格尔哲学美学思想比较研
基于宽带薪酬理论的HB公司薪酬优化
理性的巴别塔——论哈曼对十八世纪
基于战略的北京铁路局管理人员培训
从“控制自然”意识形态的束缚走向
IT企业知识型员工离职原因及对策研
走向高级先验论与象的本体论——基
C公司信息化顶层设计研究
张元济研究
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
石化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利益相关者诉求及其影
基层电网公司员工薪酬满意度研究—
《銀雀山漢墓竹簡[貳]》文字詞匯研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技术人员绩效管理
抗美援朝运动中江西省的民众动员研
浙江TH公司转型发展战略初探
抗战时期的国族主义与甘宁青少数族
战争时期上海女工的日常生活(1937
顾客不公平与员工服务绩效的实证研
现代性与民族性:1929年“大上海计
中国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民国海关税款的保管与分配(1912-1
项目型企业采购方案及其信息系统应
晚清中下层京官的日常生活
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
不确定外形目标电磁散射分析方法研
湖北省企业社会责任践行的县域调查
清代瑞安學派考據學研究
基于工作嵌入的企业科技人员职业发
清代淮河中游的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
研发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在A期货公司
明代貴州儒學形態研究
唐代后宫妇女宫廷生活研究
河南神火集团辅业(非煤产业)整合
魏晋儒家教化研究
企业混沌演化动力机制研究
秦汉迁徙刑与迁徙地
基于混沌的企业战略决策机制研究
如何提升台资企业员工的归属感——
《孝义传》的成立与汉唐间社会政治
A公司VDMOS芯片产业化发展战略及实
基于Kriging模型的全局代理优化算法
BG集团青年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论民国时期的章学诚研究
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实证研究
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观研究
美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企业成长能力要素构成及培育初探—
17世纪末期到18世纪中后期英国消费
衡钢钢管加工公司薪酬体系优化设计
基于“解冻—变动—重新冻结”理论
现代性的多棱镜:时尚——时尚的现代
民营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的主要原
现代文化市场制度研究
企业套期保值的风险管理研究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SF公司集成化产品的项目管理应用和
湖北三国历史地名与文化遗存述考
供应商质量管理研究——以风能设备
韩国传统木丧舆的调查与形态研究
郑可雕塑艺术研究
FR化妆品欧洲电商市场品牌战略研究
中国指画:源流、个案与比较研究
 
农村土地论文 制度 产权 流转 征用 创新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hu**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