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基于社会服务视角的佛教慈善发展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哲学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佛教史论文
基于社会服务视角的佛教慈善发展研究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绪论第12-24页
  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5页
2.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15-21页
3.论文结构与研究发现第21-24页
第1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第24-44页
  1.1 社会服务的界定第24-26页
    1.1.1 西方社会服务概况第24-26页
    1.1.2 我国社会服务的界定第26页
  1.2 佛教慈善的概念第26-36页
    1.2.1 慈善概念第26-29页
    1.2.2 佛教慈善第29-33页
    1.2.3 佛教中包含的服务社会的思想第33-36页
  1.3 专业化第36-39页
    1.3.1 专业化的标准第36-38页
    1.3.2 佛教慈善专业化的理解第38-39页
  1.4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佛教慈善参与社会服务的理论依据第39-41页
    1.4.1 福利多元主义的缘起第39-40页
    1.4.2 福利多元主义的主要观点第40-41页
  1.5 本章小结第41-44页
第2章 汉传佛教慈善参与社会服务的历史演进第44-66页
  2.1 汉传佛教慈善参与社会服务的历史回顾第44-53页
    2.1.1 佛教慈善思想的传入与初期实践(魏晋南北朝时期)第45-48页
    2.1.2 佛教慈善实践的兴盛与展开(隋唐至清)第48-51页
    2.1.3 民国时期的佛教慈善活动第51-52页
    2.1.4 建国后的佛教慈善活动(1949 年后)第52-53页
  2.2 汉传佛教慈善参与社会服务是人间佛教的实践第53-57页
    2.2.1 “契机契理”的实践第54-55页
    2.2.2 服务社会的“菩萨行”实践第55-56页
    2.2.3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建设人间净土的实践第56-57页
  2.3 当代佛教慈善参与社会服务的历史机遇第57-64页
    2.3.1 传统慈善转型机遇第57-63页
    2.3.2 宗教参与慈善事业的制度建设机遇第63-64页
  2.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3章 汉传佛教慈善参与社会服务面临的不足与问题第66-78页
  3.1 佛教慈善参与社会服务缺少专业人才第66-69页
    3.1.1 专门人才的技能培训不足第66-68页
    3.1.2 参与社会服务的理性知识不足第68-69页
  3.2 佛教慈善伦理实践及研究滞后第69-71页
    3.2.1 戒律松弛第69-70页
    3.2.2 佛教慈善伦理的研究滞后第70-71页
  3.3 参与社会服务的佛教慈善组织专业化不足第71-75页
    3.3.1 佛教慈善组织使命的无根性第71-73页
    3.3.2 佛教慈善组织处于向专业化管理的转型期第73页
    3.3.3 佛教慈善组织专业化发展的外部环境较差第73-75页
  3.4 本章小结第75-78页
第4章 佛教慈善参与社会服务模式的考察第78-92页
  4.1 南传佛教慈善参与社会服务的实践第78-80页
    4.1.1 相关研究第78-79页
    4.1.2 一行禅师模式第79-80页
  4.2 日本佛教参与社会服务的实践第80-82页
    4.2.1 日本佛教参与社会服务的研究第80-81页
    4.2.2 日本佛教参与社会服务的实践--创价学会第81-82页
  4.3 台湾佛教慈善参与社会服务的实践模式第82-90页
    4.3.1 慈济功德会模式第82-85页
    4.3.2 佛光山模式第85-88页
    4.3.3 法鼓山模式第88-90页
  4.4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5章 社会服务导向的佛教慈善专业化第92-108页
  5.1 佛教慈善专业化的原则第92-96页
    5.1.1 近现代佛教的人间性向度第92-95页
    5.1.2 从属于福利制度的补充式服务第95-96页
    5.1.3 “救助与发展”兼备第96页
  5.2 汉传佛教慈善专业化的三个维度第96-107页
    5.2.1 个体维度第96-101页
    5.2.2 组织维度第101-104页
    5.2.3 伦理制度维度第104-107页
  5.3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6章 汉传佛教慈善参与社会服务的趋势展望第108-120页
  6.1 汉传佛教慈善发展的趋向第108-110页
    6.1.1 少林寺公司管理形式下的公平优先第108页
    6.1.2 符合都市生活的玉佛寺模式教团建设成为主流第108-109页
    6.1.3 厦门同心慈善会模式--与社会工作机构模式结合第109-110页
    6.1.4 佛教慈善的其它趋向第110页
  6.2 汉传佛教慈善与社会工作的关系第110-120页
    6.2.1 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面临的主要困境第111-113页
    6.2.2 佛教伦理思想与社会工作价值观选择的亲和性第113-115页
    6.2.3 佛教伦理思想对解决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困境的启示第115-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34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本篇论文共136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基于社会服务视角的佛教慈善发展研
LG家电营销渠道优化研究
近代华严宗发展研究(1840-1949)
政府在名牌战略实施中作用的研究
知觉层面客体更新和反应层面自我抑
TC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动作记忆SPT效应的编码与提取机制
T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摩托罗拉移动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面孔可信性的生存加工优势:社会认
威尔地板国际工程市场领域品牌突破
高中生完美主义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及
核心企业担保下的供应链融资策略
本土心理学视域下的偶像崇拜——以
双渠道供应链的信息共享策略及协调
职业准备期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的作
汽车企业战略营销模式研究
六西格玛管理在A企业用户满意度提升
基于梅洛—庞蒂具身现象学的儿童心
区域品牌:文化认同、内群体偏好的
人性与德性:休谟人性视阈下的道德
基于“认知唤醒”的品牌延伸产品营
何以如家般安居于世——黑格尔伦理
基于顾客满意的X餐饮企业服务策略研
章太炎政治思想研究——以理想秩序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逆向主导型供应链
刘宗周“慎独”思想研究
基于演化博弈的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广
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研究
存货影响需求类商品的生产决策分析
基于博弈论的产品回收决策模型
海德格尔形式显示思想研究
顾客参与价值共创影响机理研究
道德要求的可能性——从康德的视角
供给和需求不确定环境下的供应链利
科学诞生“源”与“流”的哲学研究
基于延迟支付的供应链决策研究
西方、中国与蒙地宗教人性论研究
基于需求预测准确度的供应链合同设
追求人的现实幸福-“共在论”视野中
一对多供应链中企业碳减排协调机制
毛泽东的“实践智慧”的辩证法研究
延迟支付和订单融资下三级供应链最
直觉辩证法
闭环供应链的差异定价策略及协调研
理念的对话式展开——论辩证法的思
非即时衰减品的动态定价研究
关中唐代碑刻研究
基于OF-F模式的收益共享契约研究
嫩江流域陶器纹样的美学研究——以
基于价格博弈的一类供应链协同机制
汉水中游新石器文化编年序列及其与
基于SCOR模型的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
计及消费者低碳偏好的供应链协调研
汉代司隶地区聚落体系的考古学研究
基于过度自信和努力水平的委托代理
西周基层地域组织研究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供应链契约的仿
汉代画像中的建筑图像研究
考虑仓储技术投资的易逝品供应链管
成都平原先秦时期的文化发展与人地
基于组织间交互记忆的IPD项目参与方
大型钢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构建
中国早期金银器的考古学研究
大型医疗设备研发过程的供应商管理
薛家岗文化研究——以陶器为视角的
Schindler公司销售业务改善研究
大汶口文化研究
A加固公司的营销策略与营销方法研究
宁镇地区及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考
G公司物料采购管理研究
渤海墓葬研究
A公司2G高流量客户价值评估及提升策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大堡山墓地人骨研
核电进口备件后向一体化供应模式的
辽代金银器研究
基于SEM的S变压器公司客户满意度模
韓國出土銅鏡及其銘文研究
番禺供电局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
C公司中国大陆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抗战时期宪政思想研究
A公司包装材料库存管理分析
金代户部研究
德诗高公的珠江三角洲市场营销计划
 
佛教慈善论文 社会服务论文 专业化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shanz**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