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5-38页 |
第一章 猪链球菌2型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 第16-24页 |
1 猪链球菌2型主要毒力相关因子 | 第16-20页 |
1.1 粘附相关毒力因子 | 第17-19页 |
1.2 抗氧化应激相关毒力因子 | 第19页 |
1.3 溶血素 | 第19-20页 |
2 猪链球菌2型感染细胞机制 | 第20-24页 |
2.1 黏附机制 | 第20-21页 |
2.2 侵袭机制 | 第21-22页 |
2.3 炎症和突破血脑屏障机制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细菌感染与细胞自噬及凋亡 | 第24-33页 |
1 细菌感染与细胞自噬 | 第25-28页 |
2 活性氧与自噬 | 第28-32页 |
3 猪链球菌2型感染与细胞凋亡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细菌磷酸化调控机制 | 第33-37页 |
1 细菌的二元信号转导系统 | 第33页 |
2 原核生物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调控机制 | 第33-35页 |
3 链球菌属细菌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与磷酸酶 | 第35-37页 |
本研究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37-38页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38-115页 |
第四章 猪链球菌2型sodA基因缺失对细胞黏附及表面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39-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58页 |
1.1 菌株与质粒 | 第40页 |
1.2 酶与试剂 | 第40页 |
1.3 黏附试验 | 第40-41页 |
1.4 黏附及毒力相关因子转录水平定量PCR检测 | 第41-43页 |
1.5 硫氧还蛋白的原核表达 | 第43-49页 |
1.6 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49页 |
1.7 多抗效价检测 | 第49-50页 |
1.8 免疫印迹 | 第50-51页 |
1.9 细菌表面蛋白制备 | 第51页 |
1.10 二维电泳 | 第51-56页 |
1.11 质谱鉴定 | 第56-58页 |
2 结果 | 第58-65页 |
2.1 sodA基因缺失显著增强猪链球菌2型对细胞的黏附 | 第58-59页 |
2.2 sodA基因缺失对猪链球菌2型毒力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 第59-60页 |
2.3 sodA基因缺失影响猪链球菌2型表面蛋白的表达差异 | 第60-63页 |
2.4 猪链球菌2型硫氧还蛋白Trx1和Trx2表达纯化及多抗鉴定 | 第63-65页 |
2.5 sodA基因缺失对猪链球菌2型硫氧还蛋白Trx1及Trx2表达的影响 | 第65页 |
3 讨论 | 第65-68页 |
第五章 猪链球菌2型sodA基因缺失诱导小鼠巨噬细胞自噬 | 第68-9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9-76页 |
1.1 菌株与质粒 | 第69-70页 |
1.2 酶与试剂 | 第70页 |
1.3 猪链球菌2型SodA原核表达与纯化 | 第70-71页 |
1.4 SodA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效价测定 | 第71页 |
1.5 抗氧化应激试验 | 第71-72页 |
1.6 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培养与细菌感染 | 第72页 |
1.7 免疫印迹 | 第72页 |
1.8 激光共聚焦 | 第72-73页 |
1.9 活性氧ROS的检测 | 第73-74页 |
1.10 细胞活力检测 | 第74页 |
1.11 SodA活性检测方法 | 第74-75页 |
1.12 IL-1β转录水平检测 | 第75页 |
1.1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第75-76页 |
2 结果 | 第76-88页 |
2.1 sodA基因缺失在BHI培养基中的生长次于亲本菌株 | 第76页 |
2.2 sodA基因缺失显著降低体外ROS环境中的抗氧化能力 | 第76-77页 |
2.3 SodA蛋白具有催化活性 | 第77页 |
2.4 sodA基因缺失显著降低体外无细胞培养系统中ROS的清除能力 | 第77-78页 |
2.5 sodA基因缺失株诱导自噬 | 第78-82页 |
2.6 自噬对猪链球菌2型在吞噬细胞内存活的影响 | 第82页 |
2.7 sodA基因缺失株感染细胞内ROS增加 | 第82-85页 |
2.8 sodA缺失对细胞内IL-1β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85页 |
2.9 sodA缺失不影响细胞活力 | 第85-86页 |
2.10 sodA缺失不影响细胞凋亡与坏死 | 第86-88页 |
3 讨论 | 第88-90页 |
第六章 猪链球菌2型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Stp1影响细菌毒力与蛋白磷酸化水平研究 | 第90-11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1-99页 |
1.1 质粒与菌株 | 第91-92页 |
1.2 主要酶与试剂 | 第92页 |
1.3 stp1基因缺失株构建 | 第92-95页 |
1.4 透射电镜样本制备方法 | 第95-96页 |
1.5 Stp1蛋白原核表达及多抗制备 | 第96页 |
1.6 Stp1蛋白去磷酸化活性检测 | 第96页 |
1.7 体外抗过氧化物试验 | 第96-97页 |
1.8 细菌粘附试验 | 第97页 |
1.9 小鼠巨噬细胞存活试验 | 第97页 |
1.10 小鼠毒力试验 | 第97页 |
1.11 二维电泳免疫印迹与质谱分析 | 第97-98页 |
1.12 SodA蛋白体外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 第98-99页 |
2 结果 | 第99-113页 |
2.1 猪链球菌2型stp1基因缺失株的鉴定 | 第99-101页 |
2.2 缺失株△stp1的菌体形态发生变化 | 第101-102页 |
2.3 缺失stp1基因对体外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 | 第102页 |
2.4 重组蛋白Stp1的去磷酸化作用 | 第102-103页 |
2.5 缺失株△stp1及其亲本株对BALB/c小鼠毒力比较 | 第103-104页 |
2.6 缺失stp1基因对细胞黏附与抗吞噬作用差异比较 | 第104-105页 |
2.7 缺失stp1基因对小鼠巨噬细胞内存活力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2.8 缺失stp1基因对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 第106-109页 |
2.9 猪链球菌2型△stp1及其亲本株表面蛋白与上清蛋白中SodA比较 | 第109-110页 |
2.10 猪链球菌2型△stp1株及其亲本株全菌蛋白中SodA表达差异 | 第110-112页 |
2.11 Stp1对SodA蛋白体外去磷酸化探索 | 第112-113页 |
3 讨论 | 第113-115页 |
全文总结 | 第115-116页 |
创新性 | 第116-117页 |
展望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4页 |
附录 | 第134-136页 |
主要名词缩写 | 第136-138页 |
作者简介 | 第138-139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39-140页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