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20页 |
缩略词 | 第20-2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3-38页 |
1.1 GA与果实发育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1.1 GA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 第23页 |
1.1.2 GA信号转导途径主要的功能分子 | 第23-24页 |
1.1.3 GA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进展 | 第24页 |
1.2 GA与果实库强形成密切相关 | 第24-30页 |
1.2.1 库强决定同化物向果实的分配 | 第24-26页 |
1.2.2 GA与同化物分配 | 第26-27页 |
1.2.3 GA与源强 | 第27-28页 |
1.2.4 GA与韧皮部的装载和卸载 | 第28-30页 |
1.3 GA对库容调控的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1.3.1 GA对细胞分裂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30页 |
1.3.2 GA对细胞膨大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1.4 GA处理对库活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31-33页 |
1.4.1 GA与输导组织 | 第31页 |
1.4.2 GA与糖代谢 | 第31-33页 |
1.4.3 GA与糖载体 | 第33页 |
1.4.4 GA与质子泵 | 第33页 |
1.5 GA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 | 第33-34页 |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4-37页 |
1.6.1 砂梨转录组DE NOVO拼接分析 | 第34-35页 |
1.6.2 GA促进梨果实库强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 第35-36页 |
1.6.3 GA促进梨果实库强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36页 |
1.6.4 GA应答基因PPFW2.2 基因克隆及遗传转化 | 第36页 |
1.6.5 GA对梨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 第36-37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7页 |
1.8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二章 砂梨果实转录组的DE NOVO组装和功能注释 | 第38-5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38-39页 |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39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39-4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41-57页 |
2.2.1 RNA质量检测结果 | 第41-42页 |
2.2.2 砂梨转录组DE NOVO组装 | 第42-44页 |
2.2.3 UNIGENES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 第44-46页 |
2.2.4 UNIGENES序列的GO功能分类 | 第46-48页 |
2.2.5 UNIGENES序列的COG功能分类 | 第48-49页 |
2.2.6 UNIGENES序列的KEGG功能分类 | 第49-50页 |
2.2.7 SNP和SSR预测 | 第50-51页 |
2.2.8 预测UNIGENES开放阅读框 | 第51页 |
2.2.9 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基因 | 第51-55页 |
2.2.10 光合同化物跨膜转运基因 | 第55-57页 |
2.3 讨论 | 第57-5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三章 GA增强砂梨果实库强的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 | 第59-9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2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59-60页 |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60页 |
3.1.3 主要试验药品与试剂 | 第60页 |
3.1.4 试验方法 | 第60-6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62-87页 |
3.2.1 RNA提取质量检测 | 第62页 |
3.2.2 RNA-SEQ测序数据与质量评估 | 第62-63页 |
3.2.3 不同发育阶段高丰度表达基因分析 | 第63-66页 |
3.2.4 不同发育时期GA响应DEGS分析 | 第66-74页 |
3.2.5 DEGS的层次聚类(HIERARCHICALCLUSTERING,HCL) | 第74-76页 |
3.2.6 DEGS的GO功能富集分析 | 第76-78页 |
3.2.7 差异基因GO功能显著性富集可视化分析 | 第78-80页 |
3.2.8 差异表达基因KEGG 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 | 第80-83页 |
3.2.9 差异表达基因MAPMAN分析 | 第83-86页 |
3.2.10 QRT-PCR验证 | 第86-87页 |
3.3 讨论 | 第87-93页 |
3.3.1 代谢相关的DEGS | 第87-89页 |
3.3.2 转运相关的DEGS | 第89-91页 |
3.3.3 外源GA处理后和植物激素合成、代谢和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基因 | 第91-92页 |
3.3.4 GA处理调控了细胞形态增加了库容 | 第92页 |
3.3.5 GA在调控源库关系中的角色 | 第92-9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四章 GA增强砂梨果实库强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 | 第94-11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95-98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95页 |
4.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95页 |
4.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95-96页 |
4.1.4 试验方法 | 第96-98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98-114页 |
4.2.1 砂梨蛋白质提取的BRADFORD定量结果 | 第98-99页 |
4.2.2 差异蛋白质点检测 | 第99-100页 |
4.2.3 差异蛋白点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100-102页 |
4.2.4 差异蛋白点的质谱鉴定 | 第102-107页 |
4.2.5 差异蛋白分层聚类分析 | 第107-109页 |
4.2.6 差异蛋白功能富集分析 | 第109-113页 |
4.2.7 差异蛋白质的QRT-PCR验证 | 第113-114页 |
4.3 讨论 | 第114-118页 |
4.3.1 物质与能量代谢相关的蛋白 | 第114-115页 |
4.3.2 逆境防御相关的蛋白 | 第115页 |
4.3.3 信号转导和转录后修饰相关的蛋白 | 第115-116页 |
4.3.4 GA处理增加果实库容 | 第116页 |
4.3.5 GA处理增强果实库活力 | 第116-11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五章 GA应答基因PPFW2.2 基因克隆及亚细胞定位 | 第119-130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119-121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119页 |
5.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119-120页 |
5.1.3 PPFW2.2 相关引物设计与PCR扩增 | 第120页 |
5.1.4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20-121页 |
5.1.5 亚细胞定位 | 第121页 |
5.1.6 梨PPFW2.2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21页 |
5.1.7 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 | 第121页 |
5.1.8 梨PPFW2.2 的QRT-PCR的表达检测 | 第121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121-128页 |
5.2.1 PPFW2.2 基因全长序列的克隆 | 第121-122页 |
5.2.2 PPFW2.2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22-123页 |
5.2.3 PHB-PPFW2.2 转化烟草和梨果实 | 第123-124页 |
5.2.4 FW2.2 家族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基因家族 | 第124-126页 |
5.2.5 PPFW2.2 响应GA处理的QRT-PCR检测 | 第126-128页 |
5.3 讨论 | 第128-129页 |
5.3.1 GA可能通过调控PPFW2.2 调控细胞分裂 | 第128页 |
5.3.2 细胞分裂和细胞膨大对库容可能存在不同调控机制 | 第128-129页 |
5.4 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六章 GA对砂梨果实品质和糖代谢关键酶 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 第130-141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130-133页 |
6.1.1 试验材料 | 第130-131页 |
6.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131页 |
6.1.3 试验方法 | 第131-133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133-139页 |
6.2.1 GA对梨果实质量的影响 | 第133页 |
6.2.2 GA对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133-136页 |
6.2.3 GA对山梨糖醇代谢关键酶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 | 第136页 |
6.2.4 GA对蔗糖代谢关键酶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 | 第136-138页 |
6.2.5 GA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138-139页 |
6.3 讨论 | 第139-14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1-148页 |
7.1 GA增强砂梨果实库强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综合分析 | 第141-144页 |
7.1.1 GA处理对库容的影响 | 第142-143页 |
7.1.2 GA对库活力的影响 | 第143页 |
7.1.3 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上的相关关系 | 第143-144页 |
7.2 主要结论 | 第144-146页 |
7.2.1 GA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144页 |
7.2.2 砂梨转录组测序分析 | 第144-145页 |
7.2.3 GA增强砂梨果实库强的表达谱分析 | 第145页 |
7.2.4 GA增强砂梨果实库强的比较蛋白质组分析 | 第145-146页 |
7.2.5 GA应答基因PPFW2.2 基因克隆及遗传转化 | 第146页 |
7.3 主要创新点 | 第146-147页 |
7.4 展望 | 第147-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63页 |
附录 1 | 第163-189页 |
附录 2 | 第189-19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代表性成果 | 第193-196页 |
获奖情况 | 第196-19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97-198页 |
致谢 | 第198-1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