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1页 |
1 植物花色苷的生物合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第15-24页 |
1.1 植物的花色苷及其生态功能 | 第15-16页 |
1.2 花色苷的结构、类型及生物合成 | 第16-18页 |
1.3 花色苷生物合成的影响因素 | 第18-23页 |
1.4 小结 | 第23-24页 |
2 芥蓝花色苷的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3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3.1 目的意义 | 第25页 |
3.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3.3 技术路线 | 第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1页 |
第二章 芥蓝色泽遗传规律及F_1杂种优势研究 | 第31-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1.1 材料及处理 | 第32页 |
1.2 指标测定 | 第32页 |
1.3 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2.1 薹茎色泽遗传规律 | 第33页 |
2.2 花朵颜色遗传规律 | 第33-34页 |
2.3 芥蓝材料薹茎表皮的色素含量及F_1杂种优势 | 第34-35页 |
2.4 芥蓝材料的生长性状及F_1杂种优势 | 第35-36页 |
3 结论 | 第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温度对芥蓝生长及菜薹色泽形成的影响 | 第38-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 第39页 |
1.2 取样时间 | 第39页 |
1.3 指标测定 | 第39-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2.1 温度对芥蓝植株生物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2.2 温度对芥蓝菜薹花色苷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2.3 温度对芥蓝菜薹表皮糖组分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2.4 温度对芥蓝菜薹表皮pH值的影响 | 第43页 |
2.5 温度对芥蓝菜薹表皮花色苷分布的影响 | 第43-44页 |
3 讨论 | 第44-46页 |
3.1 温度对芥蓝生长的影响 | 第44页 |
3.2 温度对芥蓝菜薹表皮色素积累及花色苷分布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 花色苷合成与菜薹不同部位糖积累和表皮糖代谢的关系 | 第45-46页 |
3.4 花色苷合成与菜薹表皮pH值及有机酸代谢的关系 | 第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光照对芥蓝菜薹色泽形成的影响 | 第48-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 第49页 |
1.2 取样及指标测定 | 第49-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6页 |
2.1 遮光对芥蓝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 第50-51页 |
2.2 遮光对芥蓝菜薹表皮色素的影响 | 第51-53页 |
2.3 遮光对芥蓝菜薹表皮pH值的影响 | 第53-54页 |
2.4 遮光对芥蓝菜薹表皮可溶性糖的影响 | 第54页 |
2.5 遮光对芥蓝菜薹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54-56页 |
3 讨论 | 第56-59页 |
3.1 光照对芥蓝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 第56页 |
3.2 光照对芥蓝菜薹色泽形成的影响 | 第56-58页 |
3.3 芥蓝花色苷合成与pH值的关系 | 第58页 |
3.4 芥蓝花色苷合成与可溶性糖的关系 | 第58页 |
3.5 芥蓝花色苷合成与激素的关系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第五章 氮素营养对芥蓝生长、品质及菜薹色泽形成的影响 | 第62-7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63页 |
1.2 测定方法 | 第63-6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72页 |
2.1 氮素水平对芥蓝植株生长的影响 | 第64页 |
2.2 氮素水平对芥蓝菜薹品质的影响 | 第64-66页 |
2.3 氮素水平对芥蓝菜薹色泽的影响 | 第66-70页 |
2.4 氮素水平对芥蓝表皮pH值及可溶性糖形成的影响 | 第70-72页 |
3 讨论 | 第72-75页 |
3.1 氮素水平对芥蓝生长的影响 | 第72页 |
3.2 氮素水平对芥蓝品质的影响 | 第72-73页 |
3.3 氮素水平对芥蓝色泽的影响 | 第73页 |
3.4 氮素水平调控芥蓝花色苷合成的机理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第六章 磷素营养对芥蓝生长及菜薹色泽的影响 | 第77-8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8-79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78页 |
1.2 指标测定方法 | 第78-79页 |
1.3 统计方法 | 第7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9-83页 |
2.1 磷素水平对芥蓝植株生长的影响 | 第79-81页 |
2.2 磷素水平对芥蓝菜薹色泽的影响 | 第81-82页 |
2.3 磷素水平对芥蓝表皮pH值的影响 | 第82页 |
2.4 磷素水平对芥蓝表皮色素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82-83页 |
3 讨论 | 第83-84页 |
3.1 磷素水平对芥蓝生长和色泽的影响 | 第83页 |
3.2 芥蓝花色苷合成的影响因素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第七章 全文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87-89页 |
1 全文结论 | 第87页 |
2 创新点 | 第87-88页 |
3 展望 | 第88-89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