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36页 |
1.1 中药的特性及作用机理 | 第14-18页 |
1.1.1 中药的有效成分 | 第14-15页 |
1.1.2 中药的作用特点 | 第15-16页 |
1.1.3 中药的作用机理 | 第16-18页 |
1.2 中药在水产养殖上的作用 | 第18-22页 |
1.2.1 防治水产动物疾病 | 第18-19页 |
1.2.2 增强水产动物机体免疫力 | 第19-20页 |
1.2.3 提高水产动物的产量和质量 | 第20-21页 |
1.2.4 改善饲料的品质 | 第21-22页 |
1.2.5 中药在水产养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 第22页 |
1.3 水产动物中药药理学研究现状 | 第22-29页 |
1.3.1 中药对水产动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 第23-25页 |
1.3.2 中药对水产动物药效学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1.3.3 中药对水产动物的抗氧化研究 | 第27-29页 |
1.4 实验药物——五倍子和没食子酸 | 第29-32页 |
1.4.1 五倍子 | 第29-31页 |
1.4.2 没食子酸 | 第31-32页 |
1.5 实验对象 | 第32-34页 |
1.5.1 中华倒刺鲃 | 第32-33页 |
1.5.2 南方鲇 | 第33-34页 |
1.6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34-36页 |
第2章 五倍子在中华倒刺鲃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36-5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2.1.1 实验鱼 | 第36-37页 |
2.1.2 试剂和药品 | 第37页 |
2.1.3 仪器 | 第37页 |
2.1.4 药液制备 | 第37页 |
2.1.5 给药方法及取样 | 第37页 |
2.1.6 样品处理及浓度测定 | 第37-38页 |
2.1.7 标准曲线及组织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8页 |
2.1.8 回收率和精密度 | 第38页 |
2.1.9 数据处理 | 第38-39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39-46页 |
2.2.1 没食子酸的色谱行为 | 第39-42页 |
2.2.2 标准曲线和相关性 | 第42-43页 |
2.2.3 回收率和日内、日间精密度 | 第43-44页 |
2.2.4 五倍子中没食子酸在中华倒刺鲃体内的药动学 | 第44-46页 |
2.3 讨论 | 第46-49页 |
2.3.1 实验方法的确定 | 第46-47页 |
2.3.2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评价 | 第47页 |
2.3.3 没食子酸的药动学研究 | 第47-49页 |
2.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五倍子对中华倒刺鲃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 第50-6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3.1.1 实验鱼来源 | 第50页 |
3.1.2 药品与仪器 | 第50-51页 |
3.1.3 药液制备 | 第51页 |
3.1.4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3.1.5 数据处理 | 第52页 |
3.2 结果 | 第52-54页 |
3.2.1 对中华倒刺鲃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52页 |
3.2.2 对中华倒刺鲃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52-54页 |
3.3 讨论 | 第54-59页 |
3.3.1 五倍子对中华倒刺鲃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55页 |
3.3.2 五倍子对中华倒刺鲃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55-58页 |
3.3.3 中药多次给药对水产动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58-59页 |
3.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没食子酸对健康南方鲇红细胞抗氧化系统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研究 | 第60-76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3页 |
4.1.1 实验鱼来源和驯养 | 第61页 |
4.1.2 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 第61页 |
4.1.3 化学试剂和仪器 | 第61页 |
4.1.4 实验方法 | 第61-63页 |
4.1.5 数据处理 | 第63页 |
4.2 结果 | 第63-71页 |
4.2.1 GA对健康南方鲇红细胞抗氧化系统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63-67页 |
4.2.2 GA和NFLX对健康南方鲇红细胞抗氧化系统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的比较研究 | 第67-71页 |
4.3 讨论 | 第71-74页 |
4.3.1 GA对健康南方鲇红细胞抗氧化系统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71-73页 |
4.3.2 NFLX对健康南方鲇红细胞抗氧化系统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73-74页 |
4.4 小结 | 第74-76页 |
第5章 没食子酸对H_2O_2诱导的南方鲇红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 第76-90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76-80页 |
5.1.1 实验鱼的来源和驯养 | 第76页 |
5.1.2 实验用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 第76页 |
5.1.3 化学试剂和仪器 | 第76-77页 |
5.1.4 实验方法 | 第77-80页 |
5.1.5 数据处理 | 第80页 |
5.2 结果 | 第80-86页 |
5.2.1 红细胞溶血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浓度范围的确定 | 第80-81页 |
5.2.2 红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测定 | 第81-82页 |
5.2.3 红细胞内SOD、CAT和GPx等抗氧化酶的测定 | 第82-83页 |
5.2.4 红细胞内脂质氧化损伤的测定 | 第83-84页 |
5.2.5 红细胞内DNA损伤的测定 | 第84-86页 |
5.3 讨论 | 第86-89页 |
5.3.1 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86-87页 |
5.3.2 GA对H_2O_2诱导的南方鲇红细胞溶血的影响 | 第87页 |
5.3.3 GA对H_2O_2诱导的南方鲇红细胞ROS、抗氧化系统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 第87-88页 |
5.3.4 GA对H_2O_2诱导的南方鲇红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 第88-89页 |
5.4 小结 | 第89-9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6.1 结论 | 第90-91页 |
6.2 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发表论文目录 | 第113-114页 |
参加项目研究 | 第113-114页 |
参加学术会议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