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7-31页 |
1 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的生物学基础 | 第17-22页 |
1.1 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的主要生物学过程 | 第17-18页 |
1.2 性别决定与分化的遗传基础 | 第18-21页 |
1.3 性别决定基因和性染色体的起源和进化 | 第21-22页 |
2 现代水产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2.1 测序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 | 第22-23页 |
2.2 转基因技术 | 第23页 |
2.3 基因敲除技术 | 第23-24页 |
2.4 细胞工程技术 | 第24-25页 |
3 遗传性别控制在水产养殖中应用 | 第25-28页 |
3.1 遗传性别控制的技术 | 第25-26页 |
3.2 遗传性别控制在水产养殖中应用 | 第26-27页 |
3.3 遗传性别控制的技术应用现状以及技术关键 | 第27-28页 |
4 科学问题的提出和本研究目的意义 | 第28-31页 |
第2章 Gsdf在尼罗罗非鱼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中的功能 | 第31-55页 |
1 引言 | 第31-32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32-38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32页 |
2.2 试剂和药品 | 第32页 |
2.3 基因组提取 | 第32-33页 |
2.4 亚克隆方法 | 第33页 |
2.5 酶切筛选阳性F0和F1方法 | 第33-34页 |
2.6 gsdf纯合敲除建系流程 | 第34页 |
2.7 基因分型方法 | 第34页 |
2.8 组织包埋和免疫组化 | 第34-35页 |
2.9 蛋白质提取和Western blot检测 | 第35页 |
2.10 血样采集和血清激素水平测定 | 第35页 |
2.11 RNA提取和Real-time PCR | 第35-36页 |
2.12 芳香化酶抑制剂回救实验 | 第36页 |
2.13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 | 第36页 |
2.14 细胞培养、转染及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第36-37页 |
2.15 统计检验 | 第37-38页 |
3 结果 | 第38-51页 |
3.1 gsdf敲除F0代XY个体敲除率与表型的关系 | 第38页 |
3.2 gsdf敲除鱼建系 | 第38-40页 |
3.3 gsdf突变体性腺发育早期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0-42页 |
3.4 gsdf纯合敲除鱼孵化后90天性腺基因表达和血清激素水平 | 第42-46页 |
3.5 芳香化酶抑制剂处理成功回救gsdf纯合敲除鱼性腺表型 | 第46-48页 |
3.6 Dmrt1和Gsdf共表达 | 第48页 |
3.7 Dmrt1对gsdf的转录调控分析 | 第48-50页 |
3.8 gsdf纯合突变YY鱼性腺组织学观察和基因表达 | 第50-51页 |
4 讨论 | 第51-55页 |
4.1 gsdf在尼罗罗非鱼雄性信号通路中位于dmrt1的下游 | 第51-52页 |
4.2 Gsdf在尼罗罗非鱼雄性性别分化中具有需求阈值 | 第52页 |
4.3 Gsdf为鱼类精巢分化所必需 | 第52页 |
4.4 Gsdf可能通过间接抑制雌激素的合成控制性别分化 | 第52-53页 |
4.5 Gsdf上调雄激素合成的机制有待阐明 | 第53页 |
4.6 gsdf突变为生产YY雌鱼提供了新方法 | 第53-55页 |
第3章 杂交罗非鱼中Gsdf的功能研究 | 第55-69页 |
1 引言 | 第5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5-6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55-56页 |
2.2 试剂和药品 | 第56页 |
2.3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6页 |
2.4 尼罗和奥利亚罗非鱼遗传性别鉴定 | 第56页 |
2.5 奥利亚罗非鱼纯系的培育 | 第56-57页 |
2.6 尼罗和奥利亚罗非鱼杂交建系 | 第57页 |
2.7 实验鱼表型性别鉴定 | 第57页 |
2.8 分析奥利亚罗非鱼性腺转录测序获得其gsdf ORF序列 | 第57页 |
2.9 ZX杂交罗非鱼中敲除gsdf设计 | 第57-59页 |
2.10 组织包埋和免疫组化 | 第59页 |
2.11 统计检验 | 第59-60页 |
3 结果 | 第60-65页 |
3.1 罗非鱼杂交亲本遗传性别鉴定 | 第60页 |
3.2 杂交组合及其后代的性比统计 | 第60-61页 |
3.3 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gsdf ORF序列比较 | 第61-62页 |
3.4 ZX杂交鱼性腺发育早期Gsdf的表达 | 第62-63页 |
3.5 ZX杂交鱼敲除设计 | 第63-64页 |
3.6 ZX杂交鱼敲除gsdf阳性鱼筛选 | 第64页 |
3.7 ZX敲除gsdf性腺表型和免疫组化检测 | 第64-65页 |
4 讨论 | 第65-69页 |
4.1 罗非鱼性别决定系统 | 第65-66页 |
4.2 Gsdf在罗非鱼雄性别分化中功能保守 | 第66-69页 |
第4章 Wt1a和Wt1b在尼罗罗非鱼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中的功能 | 第69-89页 |
1 引言 | 第69-71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71-76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71页 |
2.2 试剂和药品 | 第71页 |
2.3 载体构建 | 第71页 |
2.4 RNA提取和Real-time PCR | 第71-72页 |
2.5 原位杂交 | 第72-74页 |
2.6 CRISPR/Cas9敲除wt1a和wt1b设计 | 第74页 |
2.7 wt1a和wt1b敲除系构建 | 第74-75页 |
2.8 样品采集和组织学检测 | 第75页 |
2.9 免疫组化 | 第75页 |
2.10 血样采集和血清激素水平测定 | 第75页 |
2.11 统计检验 | 第75-76页 |
3 结果 | 第76-86页 |
3.1 wt1a和wt1b组织表达模式 | 第76-77页 |
3.2 wt1a和wt1b在罗非鱼性腺表达模式 | 第77-78页 |
3.3 wt1a和wt1b在罗非鱼肾脏中的细胞表达模式 | 第78页 |
3.4 wt1a和wt1b在罗非鱼性腺中的细胞表达模式 | 第78-79页 |
3.5 wt1a和wt1b敲除设计 | 第79-80页 |
3.6 wt1a和wt1b F0精子中突变和F1的获得 | 第80-82页 |
3.7 wt1a和wt1b纯合敲除F2代的获得 | 第82-83页 |
3.8 wt1a和wt1b纯合敲除对罗非鱼早期发育的影响 | 第83-84页 |
3.9 wt1b纯合敲除对罗非鱼性腺发育的影响 | 第84-86页 |
4 讨论 | 第86-89页 |
4.1 wt1a为尼罗罗非鱼肾脏发育所必需 | 第86-87页 |
4.2 wt1a和wt1b在性别决定与分化中的作用 | 第87-88页 |
4.3 wt1a和wt1b在性腺发育中的作用 | 第88-89页 |
结论 | 第89-91页 |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5页 |
致谢 | 第105-10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7-109页 |
申请专利 | 第109页 |
在读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