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及混合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1:教育论文网→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分类2:教育论文网→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及混合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1 绪论第13-29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第13-14页
  1.2 钢-混凝土组合连梁研究现状第14-23页
    1.2.1 矩形钢管填充混凝土连梁第15-16页
    1.2.2 型钢-混凝土组合连梁第16-18页
    1.2.3 钢桁架-混凝土组合连梁第18页
    1.2.4 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第18-21页
    1.2.5 典型钢-混凝土组合连梁抗震性能对比第21-23页
  1.3 混合联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研究现状第23-25页
  1.4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第25-27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2 PRC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第29-59页
  2.1 概述第29页
  2.2 试验目的第29-30页
  2.3 试件设计及制作第30-34页
    2.3.1 试件设计第30-33页
    2.3.2 试件制作第33-34页
    2.3.3 材料力学性能第34页
  2.4 加载与测试方案第34-39页
    2.4.1 试验装置第34-35页
    2.4.2 加载制度第35-36页
    2.4.3 试验测试内容第36-39页
  2.5 试验过程及破坏特征分析第39-57页
    2.5.1 加载破坏过程第39-54页
    2.5.2 破坏特征分析第54-57页
  2.6 本章小结第57-59页
3 PRC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结果分析第59-83页
  3.1 概述第59页
  3.2 滞回曲线第59-61页
  3.3 骨架曲线第61-65页
  3.4 剪压比第65-66页
  3.5 延性第66页
  3.6 强度与刚度衰减第66-69页
  3.7 耗能能力分析第69-72页
  3.8 钢筋应变分析第72-75页
    3.8.1 纵筋应变分析第72-74页
    3.8.2 箍筋应变分析第74-75页
  3.9 钢板内力分析第75-79页
  3.10 PIV技术量测连梁变形结果分析第79-81页
3.11本章小结第81-83页
4 PRC小跨高比连梁有限元模拟及参数分析第83-105页
  4.1 概述第83页
  4.2 ABAQU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83-87页
    4.2.1 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第83-86页
    4.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86-87页
  4.3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第87-90页
  4.4 PRC小跨高比连梁受力机理分析第90-96页
    4.4.1 连梁内力分布发展第90-94页
    4.4.2 钢板内力分布第94-96页
  4.5 PRC小跨高比连梁参数分析第96-103页
    4.5.1 跨高比的影响第96-98页
    4.5.2 钢板配板率的影响第98-99页
    4.5.3 纵筋配筋率的影响第99-100页
    4.5.4 箍筋配箍率的影响第100-101页
    4.5.5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第101-102页
    4.5.6 钢板锚固长度的影响第102-103页
  4.6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5 PRC小跨高比连梁受剪承载力分析第105-137页
  5.1 概述第105页
  5.2 PRC小跨高比连梁受剪承载力分析方法第105-113页
    5.2.1 普通配筋小跨高比连梁受剪承载力分析方法第105-107页
    5.2.2 型钢和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受剪承载力分析方法第107-113页
  5.3 基于软化拉-压杆模型的PRC小跨高比连梁受剪承载力计算第113-131页
    5.3.1 作用机制第113-114页
    5.3.2 内嵌钢板多条带模型第114-115页
    5.3.3 平衡条件第115-117页
    5.3.4 材料本构关系第117页
    5.3.5 应变协调条件第117页
    5.3.6 求解过程第117-118页
    5.3.7 软化拉-压杆模型试验验证第118-131页
  5.4 PRC小跨高比连梁受剪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第131-134页
  5.5 本章小结第134-137页
6 PRC连梁-混合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分析第137-161页
  6.1 概述第137页
  6.2 PRC连梁-混合联肢剪力墙分析模型设计参数第137-142页
    6.2.1 耦联率CR的计算公式第137-139页
    6.2.2 BS基本模型设计参数第139-140页
    6.2.3 模型设计参数的选取第140-142页
  6.3 ABAQU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42-146页
    6.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42-144页
    6.3.2 模型有效性验证第144-146页
  6.4 PRC连梁-混合联肢剪力墙BS基本模型受力性能分析第146-153页
    6.4.1 承载力及位移延性第146-147页
    6.4.2 应力分析第147-152页
    6.4.3 塑性铰发展第152-153页
  6.5 PRC连梁-混合联肢剪力墙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153-158页
    6.5.1 连梁截面尺寸影响第153-155页
    6.5.2 单面墙肢高宽比影响第155-156页
    6.5.3 楼层总高度影响第156-157页
    6.5.4 考虑楼板作用第157-158页
  6.6 本章小结第158-161页
7 PRC连梁-混合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控制及设计方法第161-195页
  7.1 概述第161页
  7.2 基于位移角需求的PRC连梁所需配板特征值计算式第161-163页
  7.3 PRC连梁-混合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控制方法第163-171页
    7.3.1 连梁截面尺寸控制第163-164页
    7.3.2 基底剪力的确定第164-165页
    7.3.3 PRC连梁内嵌钢板尺寸的确定第165-167页
    7.3.4 PRC连梁-混合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控制方法分析步骤第167-168页
    7.3.5 算例及其分析第168-171页
  7.4 PRC连梁-混合联肢剪力墙的性能水平和抗震设防目标第171-173页
    7.4.1 地震设防水准第171页
    7.4.2 结构性能水平第171-172页
    7.4.3 结构抗震设防目标第172-173页
  7.5 PRC连梁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构件性能指标的量化第173-178页
    7.5.1 PRC连梁破坏形态及性能指标选取第173-174页
    7.5.2 PRC连梁各性能状态下失效判别标准第174-175页
    7.5.3 PRC连梁性能水平变形容许值试验统计分析第175-176页
    7.5.4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构件性能指标的量化第176-178页
  7.6 PRC连梁-混合联肢剪力墙性能指标的量化第178-180页
  7.7 PRC连梁-混合联肢剪力墙目标位移的确定第180-181页
  7.8 多自由度体系的等效过程和地震作用分配第181-185页
    7.8.1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参数确定第181-183页
    7.8.2 等效阻尼比和等效周期的确定第183-184页
    7.8.3 PRC连梁-混合联肢剪力墙地震作用分配第184-185页
  7.9 PRC连梁-混合联肢剪力墙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第185-192页
    7.9.1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步骤第185-186页
    7.9.2 算例及其分析第186-192页
7.10本章小结第192-195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95-199页
  8.1 主要结论第195-197页
  8.2 展望第197-199页
参考文献第199-215页
致谢第215-217页
附录第217-218页
附录 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投递的学术论文第217-218页
附录 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218页
附录 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国家专利第218页
附录 4: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项第218页

本篇论文共218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及混合联肢剪
中美创新政策跨部门协调的对比研究
高强箍筋约束混凝土柱及节点受力性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困境与前途—
钢板深梁内填钢框架结构协同分析与
基于国际投入产出模型的国际产业转
生土混合结构墙体抗震性能试验和理
齐亚·哈克统治时期巴基斯坦经济发
低矮隔震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环北京地区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
加筋高性能砂浆—粘钢联合加固RC框
产业转移对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影响
结构监测的传感器优化布置与损伤识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西安当代建筑本土性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政府引导产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经
基于机载LiDAR数据的洞庭湖蓄滞洪区
产权结构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
钢岔管极限承载力分析与整体安全评
面对经济危机政府如何调整产业结构
基于河流鱼类适宜生境控制的梯级水
中国不同动机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
越南大坝变形监测多源数据获取与处
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期劳动关系调整机
深部隧洞应变型岩爆的真三轴试验与
我国私营经济的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多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问
气候变化背景下非一致性设计洪水流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国际比较——基
稀疏表示理论研究及其在水下视觉导
股票市场融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
多学科优化设计在水下无人航行器设
我国产业与金融融合测度研究
全垫升气垫船运动特性研究
人力资本集聚对区域产业升级的影响
载人潜器总体设计优化方法研究
FDI空间效应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
水下近场爆炸对舰船结构瞬态流固耦
产业结构变动对交通运输需求的影响
我国经济结构演变与产业关联关系研
改进的气泡动力学模型在舰船抗冲击
文化差异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基于双渐近法的水下爆炸流固耦合效
我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
广义环境下UUV故障诊断与应急决策方
FDI对我国地区收入差异的影响研究
面向船舶曲面分段建造的场地与人员
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
海洋用Inconel 718合金性能研究及成
我国融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相对收入与幸福感
水下目标回声现场测试关键技术研究
技术进步与消费方式变迁研究
水面母船与水下平台间水声通信技术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要素收入分配影响
船用电力电缆EPR绝缘材料非破坏性寿
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及
共轭材料提升ZnWO4灭活
我国创新驱动低碳发展研究
水面无人艇航迹规划与跟踪技术研究
基于科技创新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
D-S证据理论在海洋环境安全态势评估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收入
自主水下航行器运动规划与跟踪运动
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能力的影响
非线性因素约束下欠驱动UUV轨迹跟踪
宏观经济冲击对股票市场的非对称影
船舶信息网络递阶/协同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时间序列的改革开放后中国贫富
船用燃气轮机涡轮叶顶间隙泄漏流动
京津冀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研究
非线性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2006年到2014年间中国创新政策协同
离心泵内不稳定流动及振动特性研究
收入和收入公平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
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荷电状态鲁
资本主义技术创新与资本积累长波
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工况构建和变
浙江省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
中国创新式经济增长实现机制的研究
单轴并联混合动力系统换挡机理及协
金融资本、金融结构对我国区域创新
电动车辆用超级电容建模与状态估计
低碳技术投资的优化配置——基于反
纯电动客车无离合器AMT全扭矩换挡控
中国机会不平等的代际传递及变动趋
车联网环境下并联混合动力客车控制
金融背离实体经济与金融危机
前轴双电机后轴单电机(DFSRM)四驱
FDI与居民收入分配——基于FDI技术
基于主客观融合的整车审核质量缺陷
公共管理视域下我国寄生性经济现象
大变形结构耐撞性分析优化及应用技
产业网络视角下中美日产业关联比较
广州生态文明的评价研究
汽车车身电泳涂装节能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与美国经济总量折算比较研究—
内燃机进气系统整体声学预测方法及
城镇化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
钢曲轴结构疲劳特性预测方法研究
陕西省“资源诅咒”假说检验——基
多风扇冷却模块匹配设计与控制方法
民间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脉冲/畸变进气下涡轮增压器内流特性
教育与区域收入差距关系研究
车用尿素SCR系统NH3泄漏
循环经济短期效益模型的构建及其分
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及影
应用于车载激光雷达系统的高性能片
产业转型下我国“资源诅咒”传导路
智能车行车环境视觉感知关键技术研
经济开放度对中国技术效率的影响—
GPS盲区下基于视觉感知的车辆高精度
湖北省城乡居民收人差距的实证分析
城区动态环境下智能车辆行为决策研
国家R&D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研究
智能车辆纵向速度跟踪与控制方法研
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线控电动轮车辆驱动转向技术研究
低碳竞争力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研
湖北省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
基于ARC的地形自适应车辆主动悬架控
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环境效应——基
数据驱动的轮胎帘子线质量智能控制
中国“三大经济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路面感知的车辆智能悬架控制策
区域价格水平差异对中国收入差距的
离合器接合过程摩擦振颤特性研究
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路径选择研
HEV自动膜片弹簧离合器传递转矩建模
哈中经济贸易关系的研究
 
混合联肢剪力墙论文 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论文 小跨高比论文 抗震性能论文 PIV技术论文 软化拉-压杆模型论文 耦联率论文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maomao47**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