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暖季活动节律及巢域面积变化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暖季活动节律及巢域面积变化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2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页
  1.3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4 研究思路:第11-12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2.1 高原鼢鼠的研究现状第12页
  2.2 无线电追踪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2.2.1 无线电追踪技术的研究对象第12页
    2.2.2 无线电追踪技术的研究方法第12-13页
  2.3 地下啮齿动物活动节律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2.4 地下啮齿动物巢域面积及巢域重叠的研究进展第14-17页
    2.4.1 地下啮齿动物巢域面积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2.4.2 地下啮齿动物巢域重叠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2.4.3 地下啮齿动物巢域利用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2.5 小结第17-19页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第19-27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19页
  3.2 无线电追踪技术在高原鼢鼠研究中的适宜性应用第19-21页
    3.2.1 试验材料第19-21页
    3.2.2 试验方法第21页
  3.3 高原鼢鼠暖季活动节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第21-23页
    3.3.1 试验设计第21-22页
    3.3.2 土壤温度监测第22页
    3.3.3 活动模式计算第22-23页
  3.4 高原鼢鼠暖季巢域面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第23-24页
    3.4.1 试验设计第23页
    3.4.2 高原鼢鼠推土造丘能力第23页
    3.4.3 生物量的测定第23-24页
    3.4.4 植物群落组成第24页
    3.4.5 数据分析第24页
  3.5 高原鼢鼠地上活动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第24-27页
    3.5.1 试验设计第24-25页
    3.5.2 红外相机的布置第25页
    3.5.3 夜像仪第25页
    3.5.4 出地面洞口的确认并布设红外相机第25-26页
    3.5.5 数据的获取第26页
    3.5.6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6-27页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第27-39页
  4.1 无线电追踪技术在高原鼢鼠研究中的适宜性应用第27-28页
    4.1.1 无损伤活捕结果第27页
    4.1.2 麻醉时间及麻醉剂用量的测试第27页
    4.1.3 无线电发射器佩戴方式比较第27-28页
  4.2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暖季活动节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第28-32页
    4.2.1 高原鼢鼠活动节律及土壤温度的月际变化第28-30页
    4.2.2 高原鼢鼠活动模式第30-32页
    4.2.3 高原鼢鼠活动节律与土壤温度变化的相关性第32页
  4.3 高原鼢鼠暖季巢域面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第32-35页
    4.3.1 高原鼢鼠巢域面积的变化第32-33页
    4.3.2 高原鼢鼠巢域面积的重叠第33页
    4.3.3 高原鼢鼠推土造丘的能力第33-34页
    4.3.4 草地植物生物量的月际变化第34-35页
    4.3.5 高原鼢鼠巢域面积变化与植物生物量的相关性第35页
  4.4 高原鼢鼠地上活动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第35-39页
    4.4.1 高原鼢鼠地上活动的频次分布第35-36页
    4.4.2 高原鼢鼠地上活动时间分布第36-37页
    4.4.3 影响高原鼢鼠地上活动的因素第37-39页
第五章 讨论第39-50页
  5.1 无线电追踪技术在高原鼢鼠研究中的适宜性应用第39-40页
    5.1.1 无损伤活捕技术第39页
    5.1.2 高原鼢鼠麻醉技术第39页
    5.1.3 发射器的材质及佩戴方式第39-40页
    5.1.4 发射器佩戴时间第40页
  5.2 高原鼢鼠暖季活动节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第40-43页
    5.2.1 高原鼢鼠暖季的活动节律第40-41页
    5.2.2 高原鼢鼠活动强度指数第41-43页
    5.2.3 洞道温度对高原鼢鼠活动的影响第43页
  5.3 高原鼢鼠暖季巢域面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第43-47页
    5.3.1 高原鼢鼠雌雄个体的巢域面积变化第44-45页
    5.3.2 高原鼢鼠雌雄个体的巢域重叠第45-46页
    5.3.3 高原鼢鼠雌雄个体的推土造丘能力第46-47页
  5.4 高原鼢鼠地上活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第47-50页
    5.4.1 高原鼢鼠地上活动的时间及频率第47-48页
    5.4.2 影响高原鼢鼠地上活动的因素第48-50页
第六章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8页
致谢第58-62页
作者简介第62-63页
导师简介第63-64页

本篇论文共64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暖季活动节律及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Myospalax ba
一株牛源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及
盐生草HgNHX1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功能
牦牛TMEM18基因多态性及其功能研究
不同耕作措施对陇中黄土高原土壤微
多粘类芽胞杆菌纤维素酶基因在大肠
摩天岭北坡东南缘不同海拔梯度木本
腾冲嗜热厌氧杆菌EndoTT作用的分子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优势流行毒株筛选
小反刍兽疫病毒甘肃分离株F基因的克
水土保持植物白毛锦鸡儿种子休眠解
猪RNA识别受体DHX15的克隆及其在诱
表达LX4型IBV流行毒株S1蛋白的重组
2015~2016年广东和广西地区H5亚型A
猪源Bb生物被膜态和浮游态的比较蛋
新型鸭细小病毒DS15株的分离鉴定及
坏死梭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白细胞毒
慢病毒介导稳定表达SLAM/V的转基因
祁连山4种杜鹃克隆生长特性及其年轮
猪细小病毒1型VP2基因的原核表达、
CRISPR/Cas9介导β4GalNT2和ZBED6基
尕海退化沼泽草甸湿地凋落物分解特
藏族人群中低氧适应相关基因EP300的
藏族人群中GCH1基因的适应性选择及
嘉峪关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空间梯
高寒草甸土壤裂缝形成原因及其生态
生物质炭对旱作农田土壤结构性特征
西北干旱区多年生人工草地土壤总硝
甘肃盐渍荒漠区不同草原植物群落土
陇东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枯落物层和
民勤绿洲边缘新月形沙丘移动规律与
石羊河流域大气降水特征变化及对沙
高载量牛油粉末油脂配方及工艺参数
牦牛骨胶原蛋白提取纯化及结构解析
超声辅助酶法水解杏鲍菇制备高F值寡
α/β-半乳糖苷酶辅助饱和硫酸铵法
苯甲酰胺衍生物和β-环糊精对T-2毒
国际马铃薯中心高代品系蒸煮加工品
牛肝肠、牛血肠产品开发及贮藏特性
牛乳中黄曲霉毒素B1、M
山梨酸钾-SO2-多酚复合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蛇龙珠’酿酒葡
采后BTH处理对马铃薯块茎愈伤的促进
免耕对广东典型稻区早稻稻田甲烷排
进水NaCl浓度对3种植物生长及湿地污
坡地打结垄沟集雨种植紫花苜蓿的系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半干旱区黄绵土碳
氮素添加对陇中黄土高原雨养农田土
陇中旱农区耕作措施对根土界面水分
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草地水土流失特
尕海沼泽湿地不同积水对土壤物理特
基于GIS和RS的称钩河流域土壤侵蚀及
黑河中游湿地土壤化学性质空间分布
四种植物根际促生菌筛选及生物菌肥
陇中黄土高原苜蓿—作物轮作对土壤
马铃薯中立枯丝核菌代谢产物的研究
2.3-丁二醇诱导匍匐翦股颖对褐斑病
东亚飞蝗蝗蝻的体温变化及绿僵菌对
不同植物对韭菜迟眼蕈蚊和异迟眼蕈
红、黄、绿荧光蛋白标记根瘤菌的构
甘肃省不同产区冬小麦生育期及生产
饲料型小黑麦新品系的抗旱性评价及
氮素形态配比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氮
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及氮素的
地膜玉米茬免耕轮作小麦的节水减排
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温度及产量的
影响延胡索产量质量关键技术研究
施钾对苜蓿营养、次生代谢物质及抗
不同红豆草种质材料的抗逆性及品质
沉默马铃薯Sgt基因家族对块茎GAs积
引进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油菜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草甘膦抗
免耕密植玉米间作豌豆农田生态系统
补灌和增施有机肥对全膜覆土春小麦
当归种子发芽特性及种苗内生菌研究
盐生草HgNHX1对大麦的遗传转化及转
蜡质对大麦缺失突变体MB-1-5抗旱性
马铃薯地上部绿色组织中SGAs合成的
小麦茎尖再生体系的优化与CL5227基
水氮耦合滴灌玉米密植的主要生理生
马铃薯株型性状特征及与种植密度关
农杆菌介导的BAN基因在紫花苜蓿中的
 
高原鼢鼠论文 活动节律论文 巢域面积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ioioh**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