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1 背景及相关概念 | 第9页 |
· 背景 | 第9页 |
· 相关概念 | 第9页 |
2 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目的 | 第9-10页 |
· 意义 | 第10-11页 |
· 防控动物疫病传播,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 第10页 |
· 提供放心优质畜产品,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 第10页 |
· 构建和谐环境,共创美丽中国 | 第10页 |
· 促进我国动物及畜产品的国际贸易 | 第10-11页 |
3 病死猪尸体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及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 病死猪尸体无害化处理方法 | 第11-12页 |
· 掩埋法 | 第11页 |
· 焚烧法 | 第11页 |
· 高温化制法 | 第11-12页 |
· 生物降解法 | 第12页 |
· 热辅生物发酵降解法 | 第12页 |
· 病死猪尸体无害化处理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 区域性病死猪尸体集中无害化处理场所的建立 | 第13页 |
· 安全高效、低碳环保、可循环的处理方式 | 第13页 |
· 政府监管、企业运作、财政补贴、保险联动运行机制 | 第13-14页 |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第二部分 河南省当前病死猪尸体无害化处理情况调查 | 第16-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7页 |
· 材料 | 第16页 |
·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 第16页 |
· 实践中成功的病死猪尸体无害化处理案例 | 第16页 |
· 方法 | 第16-17页 |
· 问卷调查 | 第17页 |
· 实地调查 | 第1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7-24页 |
· 处理方式较为传统 | 第17-18页 |
· 病死猪尸体无害化处理工作任务艰巨 | 第18-20页 |
· 病死猪尸体数量多 | 第19页 |
· 病死猪收集与运输体系不健全 | 第19页 |
· 病死猪尸体集中无害化处理设施缺乏 | 第19页 |
· 无害化处理厂厂址选择及厂区布局不尽合理 | 第19页 |
· 散养户存在随意丢弃病死猪尸体现象 | 第19-20页 |
· 病死猪尸体无害化处理过程中生物安全隐患大 | 第20-21页 |
· 生物安全意识不足 | 第20页 |
· 消毒不彻底 | 第20-21页 |
· 处理后生物安全效果难以保证 | 第21页 |
· 病死猪尸体无害化处理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21页 |
· 法律法规的不全面性 | 第21页 |
· 法律法规的滞后性 | 第21页 |
· 国家相关政策未完全落实 | 第21-22页 |
· 生猪保险政策未实现全覆盖 | 第22页 |
· 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 | 第22页 |
· 政府监管难度大,监管力度不足 | 第22页 |
· 工作量大且分散 | 第22页 |
· 可追溯体系不健全 | 第22页 |
· 人员力量不足 | 第22页 |
· 财政补贴机制不完善 | 第22-23页 |
· 舆论正面宣传引导不力 | 第23页 |
· 病死猪尸体的危害及相关法律宣传力度不足 | 第23页 |
· 补贴政策宣传力度不到位 | 第23页 |
· 无害化处理工艺推广应用力度不够 | 第23页 |
· 缺乏完整的病死猪尸体无害化处理体系 | 第23-24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24-29页 |
· 确立了病死猪尸体无害化处理生物安全关键控制点 | 第24-25页 |
· 无害化处理场所选址 | 第24页 |
· 病死猪尸体的储存与收集 | 第24页 |
· 病死猪尸体的运输 | 第24页 |
· 人员的流动 | 第24页 |
· 无害化处理过程 | 第24页 |
· 无害化处理设备、运输工具 | 第24页 |
· 无害化处理产物 | 第24-25页 |
· 拟订了病死猪尸体无害化处理各环节的生物安全措施 | 第25-29页 |
· 病死猪尸体无害化处理场所及周边环境的生物安全 | 第25-26页 |
· 病死猪尸体收集运输的生物安全 | 第26-27页 |
· 人员流动的生物安全 | 第27页 |
· 无害化处理过程中的生物安全 | 第27-28页 |
· 无害化处理设备、运输工具的生物安全 | 第28页 |
· 生物安全档案 | 第28-29页 |
第三部分 热辅快速生物发酵法降解病死猪尸体主要病原微生物对比检测 | 第29-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4页 |
· 材料 | 第29-30页 |
· 主要试剂 | 第29-30页 |
· 无害化处理生物发酵菌种 | 第30页 |
· 样品来源 | 第30页 |
·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 方法 | 第30-34页 |
· 热辅快速生物发酵降解前后11种病原对比检测 | 第30-34页 |
· 处理后阳性样品中的病毒分离鉴定 | 第34页 |
· 热辅快速生物发酵法与自然分解法处理效果对比检测 | 第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3页 |
· 热辅快速生物发酵分解法处理前后11种病原检测结果 | 第34-40页 |
· 病毒分离鉴定 | 第40页 |
· 热辅快速生物发酵法与自然分解法处理效果对比检测结果 | 第40-43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3-46页 |
· 热辅快速生物发酵分解工艺可以用于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尸体 | 第43页 |
· 热辅快速生物发酵分解工艺的处理效果与发酵菌种和处理时间有关 | 第43页 |
· 处理结果与病毒耐受力有关 | 第43-44页 |
· 热辅快速生物发酵降解工艺处理效果优于自然分解法 | 第44页 |
· 二次污染影响处理效果的科学评估 | 第44页 |
· 应以PCR检测+细胞培养法建立病死猪尸体无害化处理效果的评价方法 | 第44-46页 |
总结 | 第46-47页 |
附件:调查问卷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Abstract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