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CD)与劝导思想 | 第12页 |
1.1.2 用户行为研究的重视 | 第12-13页 |
1.1.3 移动支付的普及与消费主义盛行 | 第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劝导式设计理念 | 第13-14页 |
1.2.2 国内外劝导式设计应用现状 | 第14-16页 |
1.2.3 高校学生花销管理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4 论文研究重点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1 研究重点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19页 |
1.6 论文研究内容组织框架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劝导式设计的理论基础与设计案例分析 | 第22-34页 |
2.1 劝导理论与劝导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1.1 劝导式设计的起源与含义 | 第22页 |
2.1.2 Fogg劝导模型 | 第22-23页 |
2.1.3 Fogg行为分析网络 | 第23-24页 |
2.1.4 劝导与行为改变的联系 | 第24-25页 |
2.2 劝导式设计与行为设计的移动应用案例研究 | 第25-34页 |
2.2.1 应用劝导思想的多类互联网产品 | 第25-27页 |
2.2.2 典型劝导案例—Keep、Fabulous | 第27-30页 |
2.2.3 劝导设计方案调研小结 | 第30-34页 |
第三章 对于高校学生群体花销管理的调研与竞品分析 | 第34-46页 |
3.1 面向高校学生群体的花销管理情况调研过程与结论 | 第34-40页 |
3.1.1 对目标群体的花销情况与花销管理意识的问卷调研与结论 | 第34-36页 |
3.1.2 关于对目标群体的花销管理行为的用户访谈 | 第36-37页 |
3.1.3 面向高校学生群体的花销管理情况调研结论 | 第37-39页 |
3.1.4 Persona | 第39-40页 |
3.2 竞品分析与设计启发 | 第40-46页 |
3.2.1 花销管理软件产品劝导方案分析 | 第40-41页 |
3.2.2 竞品产品结构与用户行为路径分析 | 第41-44页 |
3.2.3 竞品总结与设计机会点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劝导策略制定依据的研究与劝导协同作用模型 | 第46-58页 |
4.1 用户花销管理行为体验地图 | 第46-48页 |
4.2 花销管理行为目标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 第48-54页 |
4.2.1 基于Fogg模型的花销管理行为目标的定性分析 | 第48-50页 |
4.2.2 花销管理行为目标下的行为定量分析 | 第50-52页 |
4.2.3 互联网产品设计案例分析与总结 | 第52-54页 |
4.3 构建结合量化自我理念的劝导协同作用模型Fogg-Q | 第54-58页 |
第五章 劝导设计实践与设计评估 | 第58-92页 |
5.1 产品理念与产品价值 | 第58-59页 |
5.2 功能设计 | 第59-62页 |
5.2.1 功能转化与总结 | 第59-61页 |
5.2.2 卡诺模型功能分析 | 第61-62页 |
5.3 产品架构设计与服务蓝图 | 第62-64页 |
5.3.1 信息架构设计 | 第62-63页 |
5.3.2 服务设计蓝图 | 第63-64页 |
5.4 基于Fogg行为分析网络的产品使用目标分析 | 第64-65页 |
5.5 基于劝导协同作用模型Fogg-Q的劝导应用设计 | 第65-79页 |
5.5.1 行为动机劝导策略 | 第65-71页 |
5.5.2 行为能力劝导策略 | 第71-78页 |
5.5.3 行为触发器劝导策略 | 第78-79页 |
5.6 产品主要功能 | 第79-84页 |
5.6.1 首页记账 | 第79-81页 |
5.6.2 查看账单 | 第81页 |
5.6.3 规划 | 第81-82页 |
5.6.4 我的 | 第82-84页 |
5.6.5 产品所有视觉页面合集 | 第84页 |
5.7 设计方案的评估与小结 | 第84-92页 |
5.7.1 评估目标 | 第84页 |
5.7.2 评估依据 | 第84-85页 |
5.7.3 评估方法 | 第85-86页 |
5.7.4 用户问卷数据分析与结论 | 第86-90页 |
5.7.5 评估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92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附录 | 第98-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