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指静脉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生物特征加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3 生物特征加密技术的研究难点及挑战 | 第18页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指静脉识别及生物特征加密技术概述 | 第20-28页 |
2.1 指静脉识别技术概述 | 第20页 |
2.2 生物特征加密技术概述 | 第20-26页 |
2.2.1 传统的图像加密技术 | 第20-22页 |
2.2.2 生物特征加密技术 | 第22-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指静脉图像采集及预处理 | 第28-35页 |
3.1 指静脉图像采集 | 第28-29页 |
3.1.1 指静脉采集原理 | 第28-29页 |
3.1.2 指静脉采集装置 | 第29页 |
3.2 指静脉图像感兴趣区域提取 | 第29-32页 |
3.2.1 感兴趣区域提取方法概述 | 第29-31页 |
3.2.2 感兴趣区域提取流程 | 第31-32页 |
3.3 指静脉图像归一化 | 第32-33页 |
3.3.1 尺寸归一化 | 第32-33页 |
3.3.2 灰度归一化 | 第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基于Tree-BioHashing的指静脉加密方案 | 第35-45页 |
4.1 BioHashing概述 | 第35-37页 |
4.1.1 BioHashing的概念 | 第35-36页 |
4.1.2 BioHashing在生物特征加密中的应用 | 第36页 |
4.1.3 原始BioHashing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4.2 Tree-BioHashing算法 | 第37-39页 |
4.2.1 算法改进的基本思想 | 第37-38页 |
4.2.2 算法流程设计 | 第38-39页 |
4.3 基于Tree-BioHashing的指静脉加密方案的设计 | 第39-41页 |
4.3.1 特征向量的提取 | 第39-40页 |
4.3.2 加解密方案的设计 | 第40-41页 |
4.4 基于Tree-BioHashing的指静脉加密方案的评估 | 第41-44页 |
4.4.1 实验介绍及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4.4.2 算法安全性分析 | 第43-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基于Fuzzy Vault的双因子可撤销指静脉加密方案 | 第45-58页 |
5.1 Fuzzy Vault概述 | 第45-49页 |
5.1.1 Fuzzy Vault的概念 | 第45-48页 |
5.1.2 Fuzzy Vault在生物特征加密中的应用 | 第48页 |
5.1.3 原始Fuzzy Vault存在的问题 | 第48-49页 |
5.2 改进的Fuzzy Vault加密算法 | 第49-52页 |
5.2.1 算法改进的基本思想 | 第49-50页 |
5.2.2 算法流程设计 | 第50-52页 |
5.3 基于Fuzzy Vault的双因子可撤销指静脉加密方案的设计 | 第52-56页 |
5.3.1 指静脉细节点的提取 | 第52-55页 |
5.3.2 加解密方案的设计 | 第55-56页 |
5.4 基于Fuzzy Vault的双因子可撤销指静脉加密方案的评估 | 第56-57页 |
5.4.1 实验介绍及结果分析 | 第56页 |
5.4.2 算法安全性分析 | 第56-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基于Grid-SIFT的指静脉特征提取方案 | 第58-73页 |
6.1 SIFT概述 | 第58-63页 |
6.1.1 SIFT的概念 | 第58-61页 |
6.1.2 SIFT在生物识别系统中的应用 | 第61-62页 |
6.1.3 原始SIFT算子的利弊分析 | 第62-63页 |
6.2 基于Grid-SIFT的指静脉特征提取方案的设计 | 第63-69页 |
6.2.1 点串特征转换的主要动机 | 第63页 |
6.2.2 点串特征转换方法概述 | 第63-64页 |
6.2.3 算法流程设计 | 第64-69页 |
6.3 基于Grid-SIFT的指静脉特征提取方案的评估 | 第69-72页 |
6.3.1 组合属性的空间分布 | 第69-70页 |
6.3.2 映射尺度选择及识别性能 | 第70-7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七章 基于Grid-SIFT FE的指静脉加密方案 | 第73-81页 |
7.1 Fuzzy Extractor概述 | 第73-75页 |
7.1.1 Fuzzy Extractor的概念 | 第73-74页 |
7.1.2 Fuzzy Extractor在生物特征加密中的应用 | 第74-75页 |
7.2 基于Grid-SIFT FE的指静脉加密方案的设计 | 第75-78页 |
7.2.1 指静脉特征的提取 | 第75-76页 |
7.2.2 加解密方案的设计 | 第76-78页 |
7.3 基于Grid-SIFT FE的指静脉加密方案的评估 | 第78-79页 |
7.3.1 实验介绍及结果分析 | 第78-79页 |
7.3.2 算法安全性分析 | 第79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8.1 工作总结 | 第81页 |
8.2 未来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