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介孔炭/Ni复合材料的合成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
页 | ABSTRACT | 第6-11
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
页 | · 前言 | 第11
页 | · 介孔材料 | 第11-17
页 | · 介孔材料概述 | 第11-12
页 | · 介孔材料的合成机理 | 第12-14
页 | · 介孔材料的结构 | 第14-17
页 | · 介孔炭材料 | 第17-24
页 | · 介孔炭材料的发展 | 第17
页 | · 有序介孔炭材料的模板合成进展 | 第17-21
页 | · 硬模板法 | 第17-19
页 | · 软模板法 | 第19-21
页 | · 有序介孔炭复合材料的发展 | 第21-24
页 | · 催化剂载体 | 第21-22
页 | · 双电层电容器 | 第22-23
页 | · 锂离子电池 | 第23-24
页 | · 储能材料 | 第24
页 | ·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4-26
页 | · 选题意义 | 第24-25
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5-26
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1
页 | · 实验原料 | 第26-27
页 | · 实验所用的主要设备 | 第27
页 | · 表征方法和性能测试 | 第27-31
页 | · 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27-29
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29-30
页 | · 电极的制备及模拟电池的组装 | 第29-30
页 | · 恒流充放电性能测试 | 第30
页 | · 磁性能的测试方法 | 第30-31
页 | 第三章 软模板法合成有序介孔炭/金属复合材料 | 第31-52
页 | · 引言 | 第31
页 | · 模版剂的选择 | 第31-33
页 | · P123为模版剂 | 第31-32
页 | · OMC/Ni-P123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31
页 | · 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 第31-32
页 | · F127为模版剂 | 第32-33
页 | · OMC/Ni-F127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32
页 | · OMC/Ni-F127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 第32-33
页 | · 扩孔剂的作用 | 第33-35
页 | · OMC/Ni/三甲苯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33-34
页 | ·OMC/Ni/三甲苯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 第34
页 | · OMC/Ni/三甲苯复合材料的TEM分析 | 第34-35
页 | · 金属源的影响 | 第35-37
页 | · OMC/Sn,OMC/Co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35-36
页 | · OMC/Sn,OMC/Co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 第36-37
页 | · OMC/Ni复合材料 | 第37-51
页 | · OMC/Ni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37-39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51
页 | · OMC/Ni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 第39-43
页 | · OMC/Ni复合材料的TEM分析 | 第43-46
页 | · OMC/Ni的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46-49
页 | · OMC/Ni复合材料合成机理探索 | 第49-51
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
页 | 第四章 复合材料的性能 | 第52-62
页 | · 引言 | 第52
页 | · 软模板法合成OMC/Ni复合材料 | 第52-56
页 | · OMC/Ni磁性能测试 | 第52-54
页 | · 不同碳化温度的影响 | 第52-53
页 | · 不同镍添加量的影响 | 第53-54
页 | · OMC/Ni抗酸性能测试 | 第54-55
页 | · OMC/Ni的抗氧化性分析 | 第55-56
页 | · 硬模板法合成OMC/SiO_2复合材料 | 第56-61
页 | · OMC/SiO_2复合材料 | 第56-58
页 | · OMC/SiO_2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56-57
页 | · OMC/SiO_2复合材料的电性能测试 | 第57-58
页 | · OMC/SiO_2/Ni复合材料 | 第58-61
页 | · OMC/SiO_2/Ni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58-59
页 | · OMC/SiO_2/Ni-1500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 第59
页 | · OMC/SiO_2/Ni-1500复合材料的SEM分析 | 第59-61
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
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3
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
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
页 | 致谢 | 第71-72
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2-73
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3-74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