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人群情绪感染模型 | 第11-12页 |
1.2.2 人群情绪感染控制策略和阈值 | 第12页 |
1.2.3 基于情绪感染模型的人群疏散仿真 | 第12-13页 |
1.2.4 人群情绪感染建模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基于情绪感染模型的人群情绪感染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人群情绪感染模型 | 第18-19页 |
2.2.1 物理空间中的人群情绪感染模型 | 第18页 |
2.2.2 虚拟空间中的人群情绪感染模型 | 第18-19页 |
2.2.3 个性化人群情绪感染模型 | 第19页 |
2.3 人群情绪感染控制策略和阈值 | 第19-20页 |
2.3.1 人群情绪感染控制策略 | 第19-20页 |
2.3.2 人群情绪感染阈值 | 第20页 |
2.4 基于情绪感染模型的人群疏散仿真 | 第20-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耦合物理和虚拟空间的个性化情绪感染模型 | 第22-42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模型概述 | 第22-23页 |
3.3 物理和虚拟空间的个性化情绪感染 | 第23-25页 |
3.3.1 个体情绪模型 | 第23-25页 |
3.3.2 情绪感染规则 | 第25页 |
3.4 PVP-ECM的构建和求解 | 第25-28页 |
3.4.1 PVP-ECM的平均场方程 | 第26-27页 |
3.4.2 PVP-ECM的数值求解 | 第27-28页 |
3.5 PVP-ECM仿真 | 第28-31页 |
3.5.1 个性化BA无标度网络的构建 | 第28-29页 |
3.5.2 个性化BA无标度网络中节点的状态转换 | 第29-30页 |
3.5.3 个性化BA无标度网络中人群情绪感染的仿真过程 | 第30-31页 |
3.6 实验与分析 | 第31-40页 |
3.6.1 PVP-ECM的数值仿真 | 第31-37页 |
3.6.2 PVP-ECM在个性化BA无标度网络上的仿真 | 第37页 |
3.6.3 人群情绪感染过程的可视化 | 第37-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耦合物理和虚拟空间的人群情绪感染控制策略 | 第42-60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模型概述 | 第42-43页 |
4.3 NP-ECC模型的控制策略 | 第43-48页 |
4.3.1 耦合物理和虚拟空间的个性化情绪感染机制 | 第43-45页 |
4.3.2 情绪感染控制策略 | 第45-48页 |
4.4 NP-ECC模型的相变阈值 | 第48-50页 |
4.4.1 个性化BA无标度网络的构建 | 第48-49页 |
4.4.2 NP-ECC模型在个性化BA无标度网络上的相变阈值 | 第49-50页 |
4.5 NP-ECC模型的仿真算法 | 第50-52页 |
4.6实验 | 第52-59页 |
4.6.1 NP-ECC模型的数值仿真 | 第52-56页 |
4.6.2 NP-ECC模型个性化BA无标度网络上的仿真 | 第56-5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耦合物理和虚拟空间情绪感染的人群疏散仿真系统 | 第60-64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仿真系统结构设计 | 第60-61页 |
5.3 人群情绪感染仿真实例 | 第61-62页 |
5.3.1单门场景下的仿真实验 | 第61-62页 |
5.3.2办公室场景下的仿真实验 | 第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总结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附录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