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1.1 钙钛矿材料简介 | 第11-20页 |
1.1.1 钙钛矿材料分类 | 第12-13页 |
1.1.2 钙钛矿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13-16页 |
1.1.3 钙钛矿材料的应用 | 第16-20页 |
1.2 电致化学发光简介 | 第20-30页 |
1.2.1 电致化学发光机理 | 第20-23页 |
1.2.2 共反应促进剂 | 第23-24页 |
1.2.3 电致化学发光的应用 | 第24-30页 |
1.3 本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第二章 混合单价阳离子钙钛矿纳米晶的可调节电化学发光特性 | 第31-45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32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2.2.3 Rb_xCs_(1-x)PbBr_3NCs的制备 | 第32-33页 |
2.2.4 Rb_xCs_(1-x)PbBr_3NCs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4页 |
2.3.1 Rb_xCs_(1-x)PbBr_3NCs的性质表征 | 第33-36页 |
2.3.2 Rb_xCs_(1-x)PbBr_3NCs的电化学表征 | 第36-37页 |
2.3.3 Rb_xCs_(1-x)PbBr_3NCs的共反应剂型ECL行为 | 第37-39页 |
2.3.4 Rb_xCs_(1-x)PbBr_3NCs的湮灭型ECL行为 | 第39-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TiO_2纳米粒子及碳纳米管增强CH(NH_2)_2PbBr_3NCs水相ECL | 第45-55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46页 |
3.2.2 CH(NH_2)_2PbBr_3NPs的制备 | 第46-47页 |
3.2.3 CH(NH_2)_2PbBr_3NPs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4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3.3.1 CH(NH_2)_2PbBr_3NPs的性质表征 | 第47-48页 |
3.3.2 不同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 第48-49页 |
3.3.3 CH(NH_2)_2PbBr_3NPs|GCE的电化学行为 | 第49-50页 |
3.3.4 CH(NH_2)_2PbBr_3NPs|GCE的共反应剂型ECL行为 | 第50-53页 |
3.3.5 CH(NH_2)_2PbBr_3NPs|GCE的传感应用 | 第53-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以多孔g-C_3N_4 为单发光体的比率电化学发光法用于甲胎蛋白的超灵敏检测 | 第55-71页 |
4.1 引言 | 第55-5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6-60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56-57页 |
4.2.2 多孔g-C_3N_4和Ab2-CuS生物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57-59页 |
4.2.3 免疫分析过程 | 第59-6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0-70页 |
4.3.1 比率ECL法测定Cu(II) | 第60-61页 |
4.3.2 恒电位模式下g-C_3N_4-CNTs|GCE的 ECL响应 | 第61-62页 |
4.3.3 碳纳米管作用下增强的g-C_3N_4 的ECL | 第62-64页 |
4.3.4 ECL测量条件的优化 | 第64-65页 |
4.3.5 与ASV的结合实现灵敏度的增强 | 第65-67页 |
4.3.6 以CuS-NPs为信号标记测定AFP | 第67-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