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氧化铈概述 | 第13-14页 |
1.2.1 氧化铈(CeO_2) | 第13-14页 |
1.2.2 氧化铈的基本性质 | 第14页 |
1.3 二氧化铈纳米材料的合成 | 第14-17页 |
1.3.1 固相法 | 第15页 |
1.3.2 液相法 | 第15-16页 |
1.3.3 气相法 | 第16-17页 |
1.4 二氧化铈纳米材料的改性 | 第17-20页 |
1.4.1 掺杂 | 第17-18页 |
1.4.2 负载金属纳米颗粒(NPs) | 第18-20页 |
1.5 氧化铈基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20-21页 |
1.6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Au-CeO_2异质结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催化苯甲醇氧化酯化反应研究 | 第23-47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2.2.1 化学试剂 | 第23-24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3 样品制备 | 第24-25页 |
2.3.1 水热法合成氧化铈纳米棒前驱体 | 第24-25页 |
2.3.2 界面化学反应法制备Au@CeO_2异质结材料 | 第25页 |
2.3.3 浸渍还原法制备Au/CeO_2异质结材料 | 第25页 |
2.4 苯甲醇氧化酯化的催化反应 | 第25-28页 |
2.4.1 苯甲醇氧化酯化的反应机理 | 第25-27页 |
2.4.2 催化反应实验过程 | 第27-28页 |
2.5 样品表征 | 第28-39页 |
2.5.1 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 | 第29-31页 |
2.5.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 | 第31页 |
2.5.3 透射电镜表征(TEM、HRTEM) | 第31-34页 |
2.5.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S) | 第34-37页 |
2.5.5 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 | 第37-38页 |
2.5.6 X射线光电子能(XPS)谱表征 | 第38-39页 |
2.6 催化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2.6.1 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9-40页 |
2.6.2 催化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0-42页 |
2.6.3 催化剂负载量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42-43页 |
2.6.4 催化剂的循环稳定性测试 | 第43-44页 |
2.6.5 异质结材料的催化活性寿命测试 | 第44-4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Ag-CeO_2异质结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的应用研究 | 第47-89页 |
3.1 引言 | 第47-4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3.2.1 化学试剂 | 第48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3.3 样品制备 | 第49页 |
3.3.1 界面化学反应法制备Ag@CeO_2异质结材料 | 第49页 |
3.3.2 浸渍还原法制备Ag/CeO_2异质结材料 | 第49页 |
3.4 光催化降解 | 第49-50页 |
3.4.1 光降解孔雀石绿(MG)污染物 | 第49-50页 |
3.4.2 光降解卡马西平(CBZ)污染物 | 第50页 |
3.5 样品表征 | 第50-57页 |
3.5.1 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 | 第50-51页 |
3.5.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 | 第51-52页 |
3.5.3 透射电镜表征(TEM、HRTEM) | 第52-54页 |
3.5.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S) | 第54-56页 |
3.5.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 | 第56-57页 |
3.6 光降解测试 | 第57-87页 |
3.6.1 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57-58页 |
3.6.2 光降解孔雀石绿(MG) | 第58-71页 |
3.6.3 光降解卡马西平(CBZ) | 第71-84页 |
3.6.4 Ag-CeO_2 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理研究 | 第84-8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四章 Pd-CeO_2异质结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催化甲醛室温产氢的应用研究 | 第89-107页 |
4.1 引言 | 第89-9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0-91页 |
4.2.1 化学试剂 | 第90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90-91页 |
4.3 样品制备 | 第91页 |
4.3.1 界面化学反应法制备Pd@CeO_2异质结材料 | 第91页 |
4.3.2 浸渍还原法制备Pd/CeO_2异质结材料 | 第91页 |
4.4 甲醛室温制氢 | 第91-93页 |
4.4.1 甲醛室温制氢的反应机理 | 第91-93页 |
4.4.2 甲醛室温制氢的实验过程 | 第93页 |
4.5 样品表征 | 第93-101页 |
4.5.1 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 | 第94-95页 |
4.5.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 | 第95-96页 |
4.5.3 透射电镜表征(TEM) | 第96-98页 |
4.5.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S) | 第98-99页 |
4.5.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 | 第99-101页 |
4.6 甲醛室温制氢 | 第101-106页 |
4.6.1 初始HCHO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101页 |
4.6.2 初始NaOH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4.6.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4.6.4 Pd负载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4.6.5 催化剂的循环稳定性测试 | 第104-105页 |
4.6.6 催化剂的催化寿命测试 | 第105-10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5.1 结论 | 第107-108页 |
5.2 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