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2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41页 |
· 光电转换材料概述 | 第21-32页 |
· 半导体的种类 | 第21页 |
· 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和载流子 | 第21-23页 |
· 能带结构 | 第21-22页 |
· 载流子 | 第22-23页 |
· 光电转换材料的工作机理 | 第23-24页 |
· 光电转换材料的研究意义及应用 | 第24页 |
· 光电转换材料的特点及分类 | 第24-28页 |
· 无机半导体光电转换材料 | 第25-26页 |
· 有机分子配合物光电转换材料 | 第26-27页 |
· 高分子聚合物光电转换材料 | 第27-28页 |
· 光电转换材料的光物理性能 | 第28-29页 |
· 吸收光谱 | 第28页 |
· 量子尺寸效应 | 第28-29页 |
· 光电转换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能 | 第29-30页 |
· 费米能级 | 第29页 |
· 平带电位 | 第29页 |
· 化学电位与电子能级的关系 | 第29-30页 |
· 无机半导体光电转换材料的敏化 | 第30-32页 |
· 有机染料敏化 | 第31页 |
·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 | 第31-32页 |
· 窄带隙半导体敏化 | 第32页 |
· 碱金属层状钛酸盐简介 | 第32-35页 |
· 碱金属层状钛酸盐的结构 | 第32-33页 |
· 碱金属层状钛酸盐的分类 | 第33-34页 |
· 碱金属层状钛酸盐的性能及应用 | 第34-35页 |
· 离子交换性 | 第34页 |
· 插层组装 | 第34页 |
· 剥离重组 | 第34-35页 |
· 纳米片概述 | 第35-38页 |
· 纳米片的性质 | 第35-36页 |
· 各向异性 | 第35-36页 |
· 单晶性质 | 第36页 |
· 量子尺寸效应 | 第36页 |
· 胶体与聚电解质性质 | 第36页 |
· 氧化钛纳米片(TNS) | 第36-37页 |
· 二氧化锰纳米片(MNS) | 第37页 |
· 水滑石纳米片(M_1/M_2-LDHNS) | 第37-38页 |
· 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概述 | 第38-39页 |
· 论文选题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39-41页 |
·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39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9-4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41-53页 |
· 化学试剂 | 第41-42页 |
· 实验仪器 | 第42-43页 |
· TNS胶体溶液的制备 | 第43-44页 |
· Cs_xTi_(2-x/4)□_(x/4)O_4的合成 | 第43-44页 |
· H_xTi_(2-x/4)□_(x/4)O4·H_2O的制备 | 第44页 |
· H_xTi_(2-x/4)□_(x/4)O_4·H_2O的溶胀剥离 | 第44页 |
· MNS胶体溶液的制备 | 第44-45页 |
· Na型层状MnO_2的合成 | 第44页 |
· H型层状MnO_2的合成与剥离 | 第44-45页 |
· Co/Al-LDHNS胶体溶液的制备 | 第45页 |
· Co/Al-NO_3-LDHs的合成 | 第45页 |
· Co/Al-NO_3-LDHs的剥离 | 第45页 |
· 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45-48页 |
· 组装基底的表面处理 | 第45-46页 |
· 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46-47页 |
· 复合薄膜ITO/PEI/[(TNS+MNS)/PDDA]_(n-1)/(TNS+MNS)的组装 | 第46-47页 |
· 复合薄膜ITO/PEI/(TNS/CoAl-LDHNS)_(n-1)/TNS的组装 | 第47页 |
· 复合薄膜的后期处理 | 第47-48页 |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48-53页 |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48-49页 |
· 热重-差热分析(TG-DTA) | 第49页 |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分析 | 第49页 |
·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 | 第49页 |
·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49-50页 |
·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 | 第50页 |
· 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 | 第50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50-51页 |
· 三电极实验体系的构建 | 第51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1-52页 |
· 光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2-53页 |
第三章 层状前体与纳米片材料的表征 | 第53-68页 |
· 层状钛酸盐前体的表征 | 第53-57页 |
· XRD分析 | 第53-56页 |
· TG-DTA表征 | 第56-57页 |
· UV-Vis分析 | 第57页 |
· TNS胶体溶液的表征 | 第57-61页 |
· ICP-AES分析 | 第57-58页 |
· XRD分析 | 第58-59页 |
· UV-Vis分析 | 第59-61页 |
· TNS的表征 | 第61-64页 |
· TEM分析 | 第61-63页 |
· AFM分析 | 第63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3-64页 |
· 二氧化锰层状前体与纳米片的表征 | 第64-66页 |
· XRD分析 | 第64-65页 |
· UV-Vis分析 | 第65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5-66页 |
· 钴铝水滑石层状前体与纳米片的表征 | 第66-67页 |
· XRD分析 | 第66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复合薄膜ITO/PEI/[(TNS+MNS)/PDDA]_(n-1)/(TNS+MNS)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68-86页 |
· 复合薄膜的结构表征 | 第68-71页 |
· UV-Vis分析 | 第68-69页 |
· XRD分析 | 第69-70页 |
· FE-SEM分析 | 第70页 |
· XPS逐层溅射元素分析 | 第70-71页 |
· 复合薄膜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71-78页 |
· 循环伏安(CV)测试 | 第71-72页 |
· 电极反应性质的研究 | 第72-74页 |
· 电极反应过程的研究 | 第74-77页 |
· 参与电极反应的元素比例考察 | 第77页 |
· SEM表征 | 第77-78页 |
· TNS与MNS的复合机理 | 第78-81页 |
· CV测试 | 第78-79页 |
· 复合机理模型 | 第79-81页 |
· 复合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81-85页 |
· 模拟目光的光电化学测试 | 第81-83页 |
· 可见光的光电化学测试 | 第83-84页 |
· 单色光的光电化学测试 | 第84-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复合薄膜ITO/PEI/(TNS/CoAl-LDHNS)_(n-1)/TNS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86-92页 |
· 复合薄膜的结构表征 | 第86-88页 |
· UV-Vis分析 | 第86-88页 |
· SEM分析 | 第88页 |
· 复合薄膜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88-91页 |
· 水体系中的CV测试 | 第88-89页 |
· 非水体系中的CV测试 | 第89-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 结论 | 第92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92-93页 |
·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1-102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