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基于GIS的江汉平原土壤养分空间分异及土壤有机碳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1:教育论文网→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农业物理学论文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论文
分类2:教育论文网→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论文
基于GIS的江汉平原土壤养分空间分异及土壤有机碳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引言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8页
    1.2.1 土壤养分指标的研究第12-13页
    1.2.2 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因素第13-14页
    1.2.3 土壤有机碳的估算方法第14-15页
    1.2.4 土壤固碳潜力研究第15-17页
    1.2.5 GIS技术应用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1 江汉平原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研究第18页
    1.3.2 江汉平原耕层土壤有机碳库估测第18页
    1.3.3 江汉平原耕层土壤有机碳潜力估算第18页
    1.3.4 江汉平原耕层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研究第18-19页
  1.4 技术路线第19-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31页
  2.1 研究区概括第20-22页
    2.1.1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第20-21页
    2.1.2 自然环境状况第21-22页
  2.2 研究方法第22-31页
    2.2.1 基础数据收集与整理第22页
    2.2.2 土壤采样点布设与样品采集第22页
    2.2.3 土壤属性分析测定方法第22-23页
    2.2.4 土壤肥力指标分级标准第23页
    2.2.5 有机碳密度估算方法第23-25页
    2.2.6 土壤有机碳潜力估算原理第25-26页
    2.2.7 基于GIS的有机碳库估算第26-28页
    2.2.8 影响有机碳因素的分析方法第28-30页
    2.2.9 分析所用软件第30-31页
3 江汉平原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性第31-40页
  3.1 土壤养分指标综合描述第31-32页
  3.2 pH和有机质空间分异特征第32-34页
    3.2.1 pH第32-33页
    3.2.2 有机质第33-34页
  3.3 主要养分的空间分异特征第34-37页
    3.3.1 全氮第34-35页
    3.3.2 全磷第35-36页
    3.3.3 全钾第36-37页
  3.4 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异特征第37-39页
    3.4.1 速效磷第37-38页
    3.4.2 速效钾第38-39页
  3.5 小结第39-40页
4 基于GIS的江汉平原耕层土壤有机碳估算第40-48页
  4.1 江汉平原耕层土壤有机碳估算思路第40-42页
    4.1.1 数据准备第40-42页
    4.1.2 计算方法第42页
  4.2 江汉平原耕层有机碳库储量估算及有机碳密度分布第42-47页
    4.2.1 基于土壤类型图第42-44页
    4.2.2 基于土地利用图第44-45页
    4.2.3 基于行政区划图第45-47页
  4.3 小结第47-48页
5 江汉平原耕层土壤固碳潜力估算第48-52页
  5.1 江汉平原耕层土壤固碳潜力估算思路第48-49页
    5.1.1 数据准备第48页
    5.1.2 固碳潜力模型第48-49页
  5.2 江汉平原耕层土壤固碳潜力估算第49-51页
    5.2.1 江汉平原耕层土壤饱和碳密度估算第49页
    5.2.2 江汉平原耕层土壤有机碳增长潜力估算第49-51页
  5.3 小结第51-52页
6 江汉平原耕层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研究第52-67页
  6.1 土壤养分含量第52-53页
    6.1.1 土壤有机碳含量样点统计特征第52页
    6.1.2 不同养分因子对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第52-53页
  6.2 土壤pH值第53-56页
    6.2.1 不同土壤pH值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第54页
    6.2.2 土壤pH值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第54-56页
  6.3 土壤质地第56-58页
    6.3.1 不同土壤质地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第56页
    6.3.2 土壤质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第56-58页
  6.4 土壤类型第58-59页
    6.4.1 不同土壤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第58页
    6.4.2 土壤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第58-59页
  6.5 土壤母质第59-61页
    6.5.1 不同土壤母质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第60页
    6.5.2 土壤母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第60-61页
  6.6 灌溉水平第61-63页
    6.6.1 不同灌溉水平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第62页
    6.6.2 灌溉水平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第62-63页
  6.7 轮作制度第63-65页
    6.7.1 不同轮作制度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第64页
    6.7.2 轮作制度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第64-65页
  6.8 小结第65-67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7-70页
  7.1 主要结论第67-68页
  7.2 特色与创新第68页
  7.3 研究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8页
致谢第78-79页

本篇论文共79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基于GIS的江汉平原土壤养分空间分异
降雨—径流作用下红壤坡面侵蚀过程
喹赛多在猪、鸡和鲤可食性组织中的
可折叠机械手动力学分析
《白鲸》中亚哈船长与白鲸之间的伦
中国当代女油画家作品中花卉表现语
颜真卿楷书风格衍变研究
古今之变—女性题材工笔画创作比较
老彼得·勃鲁盖尔与罗中立二者农民
论文人绘画观对宋代人物画的影响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伦理价值取向
基于GIS的旅游景区景观生态评价及规
节水型城市防护林景观营造研究——
氧化石墨烯/氧化锌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膨胀性凝灰岩模拟注浆效果研究
某石膏矿山采场稳定性分析及监测
不锈钢及合金625在FGD系统的耐腐蚀
新型剑杆织机通信技术研究
剑杆织机的集群控制系统研究
可溶性大米蛋白-非吸附性多糖混合体
鳡鱼油的制备研究
污泥调理剂在造纸污泥脱水性能中的
稻米中镉快速检测金标试纸条的研制
三氯蔗糖绿色合成工艺研究
洪涝灾害应急物流配送路线研究——
基于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理论的碳排放
道路交通运输结构性节能减排理论与
化学预处理联合UV-Fenton/TiO
脱脂餐厨垃圾燃烧及灰熔融特性研究
高浓度含氟废水的处理及氟的回收研
双机双级螺杆压缩机组的制冷性能匹
航天器在轨运行与维修仿真关键技术
工程爆破中减震孔的隔震机理与效果
某地铁区间明挖段变形监测及数值模
基于雷达测距的火车精确对接控制研
地铁基坑爆破的震动效应及降震措施
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协调管理绩效评价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公路网适应性评价
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及其主墩的损伤
山地城市快速路总体布局及评价研究
基于Hoek-Brown准则隐伏岩溶路基稳
基于综合性能的ATB混合料组成设计方
斜靠拱桥的稳定性分析与施工控制研
斜拉桥扁平钢箱梁局部稳定性研究
大跨度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梁桥主梁
RoadMesh加筋AC+PCC路面加铺结构的
基于块体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烟花爆竹运输路径问题研究
五象大桥合理状态研究及其成桥状态
重庆涪陵乌江大桥支座受力分析及辅
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水损坏
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参数分析及预应力
新型聚合物处理软岩边坡综合应用技
不同防护形式对于土质边坡雨水入渗
天然屑粒式橡胶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考虑桩土效应的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地
出行信息对路网容量的影响研究
多层土工加筋体防治岩溶路基潜在塌
基于前景理论的城市居民交通出行方
混凝土斜拉桥双主肋式主梁桥面板的
VISSIM仿真参数校正的宏观方法研究
预应力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梁胶层
基于桥面不平整度大跨度斜拉桥的行
高墩大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几何非
断层区域隧道爆破开挖的动力响应分
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大跨连续刚构桥可
常德市主城区慢行交通规划研究
车辆超载对RC梁桥疲劳可靠性的影响
PC板式加劲梁悬索桥施工控制研究
探地雷达用于既有公路路基状况探测
用于薄层罩面的SMA-8组成设计、工艺
城市道路车道缩减区驾驶行为特征及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研究
贵州乌江大桥静动力特性研究及抗震
连续刚构桥施工期墩身稳定性及其可
高维多目标离散交通网络设计模型与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高边坡施工过程
桥墩受船舶撞击问题力学模型及动力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分析及温度控制
加固时/后服役RC桥梁的可靠性评估
超载车辆作用下箱梁顶板受力分析
电动汽车行驶路径优化及其价格响应
城市道路路段行人过街行为研究
土工布边坡生态防护室内试验研究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大跨度双塔斜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级联失效的灾害蔓
旧路平面线形拟合参数初始数据处理
城市偶发性局部拥堵协调控制策略研
降级路网应急救援车辆路径选择方法
纯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布局研究
 
江汉平原论文 GIS论文 土壤养分论文 有机碳论文 空间分异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樊海**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