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5-26页 |
1 水产动物杂交种的利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1.1 水产动物杂交种的利用现状 | 第15-17页 |
1.2 杂交种与亲本遗传学比较的研究方法分子标记及基因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2 “冀研一号”东方鲀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学特征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2.1 生物学特征 | 第22-23页 |
2.2 遗传学特征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3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菊黄东方鲀和红鳍东方鲀及其种间杂交子代SSR分析 | 第26-35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1.1 材料 | 第26-27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27页 |
1.3 微卫星PCR引物序列 | 第27-28页 |
1.4 引物筛选 | 第28-29页 |
1.5 微卫星PCR反应程序 | 第29页 |
1.6 毛细管电泳检测 | 第29页 |
2 结果 | 第29-34页 |
2.1 引物检测结果 | 第29-30页 |
2.2 荧光引物验证 | 第30-31页 |
2.3 毛细管电泳结果 | 第31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31-34页 |
3 讨论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腹腔注射菌液对“冀研一号”东方鲀组织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 第35-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1.1 试验用鱼 | 第35页 |
1.2 试验菌 | 第35页 |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5-36页 |
1.4 试验设计 | 第36页 |
1.5 试验条件和日常管理 | 第36页 |
1.6 测定指标 | 第36-37页 |
1.7 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2 结果 | 第38-45页 |
2.1 肝胰脏生化指标 | 第38-40页 |
2.2 肝胰脏抗氧化指标 | 第40-42页 |
2.3 头肾酸性磷酸酶 | 第42-43页 |
2.4 头肾抗氧化指标 | 第43-45页 |
3 讨论 | 第45-48页 |
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迟钝爱德华氏菌和哈氏弧菌对“冀研一号”东方鲀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9-6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9-52页 |
1.1 试验鱼 | 第49页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49-50页 |
1.3 试验设计 | 第50页 |
1.4 不同组织总RNA提取 | 第50-51页 |
1.5 cDNA第一条链合成 | 第51页 |
1.6 引物设计 | 第51-52页 |
1.7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52页 |
1.8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2页 |
2 试验结果 | 第52-57页 |
2.1 总RNA提取和检测结果 | 第52页 |
2.2 PCR扩增循环数的确定 | 第52页 |
2.3 RAGs在肝胰脏、脾脏、头肾中表达量变化 | 第52-54页 |
2.4 LCK在肝胰脏、脾脏、头肾中表达量变化 | 第54-55页 |
2.5 MHC II在肝胰脏、脾脏、头肾中表达量变化 | 第55-57页 |
3 讨论 | 第57-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