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投融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益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引言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1.1.3 论文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第14页 | 1.2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8页 | 1.2.1 提出问题 | 第14-15页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2.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32页 |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32页 | 2.1.1 国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概况 | 第19-21页 | 2.1.2 国外污水治理效果评价概况 | 第21-22页 | 2.1.3 国内生活污水治理概况 | 第22-29页 | 2.1.4 国内外生活污水治理评价对比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2-47页 | 3.1 评价指标构建 | 第32-40页 | 3.1.1 评价指标构建的要点 | 第32页 | 3.1.2 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 | 第32-33页 | 3.1.3 评价指标总体框架的构建 | 第33-34页 | 3.1.4 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34-38页 | 3.1.5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40页 | 3.2 评价指标释义及量化方式 | 第40-47页 | 第四章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及赋值 | 第47-57页 | 4.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47-53页 | 4.1.1 建构层次分析框架 | 第47-48页 | 4.1.2 建立判断矩阵 | 第48-49页 | 4.1.3 求取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 第49-50页 | 4.1.4 评估一致性 | 第50-51页 | 4.1.5 计算权重 | 第51-53页 | 4.2 评价模型建立及指标赋值 | 第53-57页 | 4.2.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益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4.2.2 指标赋值 | 第54-57页 | 第五章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以翔安区为例 | 第57-85页 | 5.1 翔安区农村概况 | 第57-62页 | 5.1.1 自然地理环境状况 | 第57-59页 | 5.1.2 社会经济环境状况 | 第59-62页 | 5.2 翔安区农村污水治理情况 | 第62-65页 | 5.2.1 投入的资金及项目的数量 | 第62-63页 | 5.2.2 采用的技术和工艺 | 第63-65页 | 5.3 数据来源说明 | 第65-78页 | 5.4 评价结果 | 第78-80页 | 5.5 结果分析 | 第80-83页 | 5.5.1 财政体制考核方面分析 | 第80-81页 | 5.5.2 人文影响方面分析 | 第81页 | 5.5.3 环境改善方面分析 | 第81-82页 | 5.5.4 环境可持续方面分析 | 第82-83页 | 5.6 分析结果运用于建设对策 | 第83-8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结论 | 第85-86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