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工业柔性机器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生物柔性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1.3.1 气体压力傡动柔性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化学反应傡动柔性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3 电活性聚合物傡动柔性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4 磁场傡动柔性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3.5 液弹性体傡动柔性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6 形状记忆合金傡动柔性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7 压电材料傡动柔性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8 生物柔性机器人总结和层叠式机器人 | 第20-22页 |
1.4 4D打印智能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4-26页 |
1.5.1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压电材料傡动柔性行走机构设计与原理分析 | 第26-33页 |
2.1 压电材料傡动柔性行走机构的设计 | 第26-29页 |
2.1.1 柔性机器人傡动方式设计 | 第26-27页 |
2.1.2 不对称力实现方式设计 | 第27-29页 |
2.1.3 柔性行走机构结构设计 | 第29页 |
2.2 压电材料傡动柔性行走机构运动原理 | 第29-32页 |
2.2.1 压电材料傡动柔性行走机构傡动原理分析 | 第29页 |
2.2.2 压电材料傡动柔性行走机构模态分析 | 第29-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压电材料傡动柔性行走机构力学模型分析 | 第33-47页 |
3.1 压电材料傡动柔性行走机构静力学模型建立 | 第33-40页 |
3.1.1 自由压电晶体的力学模型 | 第34-35页 |
3.1.2 粘贴式压电振子的力学模型 | 第35-36页 |
3.1.3 柔性行走机构的静力学模型 | 第36-38页 |
3.1.4 柔性行走机构静力学模型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3.2 压电材料傡动柔性行走机构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40-46页 |
3.2.1 柔性行走机构竖直方向动力学模型 | 第41-43页 |
3.2.2 柔性行走机构水平方向动力学模型 | 第43-46页 |
3.3 压电材料傡动柔性行走机构运动过程分析 | 第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压电材料傡动柔性行走机构试傼分析 | 第47-57页 |
4.1 柔性行走机构结构对傡动性能的影响的试傼分析 | 第47-51页 |
4.1.1 柔性行走机构支撑腿长度对傡动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4.1.2 柔性行走机构支撑腿倾斜角度对傡动性能的影响 | 第49-51页 |
4.2 傡动信号对傡动性能的影响的试傼分析 | 第51-52页 |
4.2.1 傡动信号幅值对傡动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2 傡动信号率对傡动性能的影响 | 第52页 |
4.3 摩擦系数对傡动性能的影响的试傼研究 | 第52-53页 |
4.4 试傼结果与力学模型结果比较 | 第53-57页 |
4.4.1 支撑腿长度与倾斜角度对系统共振率的影响 | 第54页 |
4.4.2 支撑腿长度与倾斜角度对柔性机器人速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3 不对称足角度对柔性机器人速度的影响 | 第55页 |
4.4.4 柔性行走机构幅特性 | 第55-56页 |
4.4.5 柔性机器人运动过程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未来工作展望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66页 |
后记和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