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 | 第12页 |
(二)关于地域红色文化的研究 | 第12-14页 |
(三)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实地调研 | 第15页 |
(二)人物访谈 | 第15-16页 |
(三)历史研究法 | 第16页 |
五、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梅州红色文化相关概述 | 第17-24页 |
一、红色文化和梅州红色文化的概念 | 第17-19页 |
(一)红色文化 | 第17-18页 |
(二)梅州红色文化 | 第18-19页 |
二、梅州红色文化构成 | 第19-22页 |
(一)物质文化 | 第19-20页 |
(二)精神文化 | 第20-22页 |
三、梅州红色文化的特征 | 第22-24页 |
(一)数量多且分布广 | 第22-23页 |
(二)具有客家文化的特色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梅州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 第24-28页 |
一、梅州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 第24-26页 |
(一)激发爱国情怀 | 第24页 |
(二)坚定理想信念 | 第24-25页 |
(三)增强文化自信 | 第25页 |
(四)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 第25-26页 |
二、梅州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发挥 | 第26-28页 |
(一)有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 第26页 |
(二)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 | 第26-27页 |
(三)有助于增强社会大众的凝聚力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梅州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功能发挥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8-36页 |
一、梅州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 | 第28-30页 |
(一)利用梅州红色文化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28-29页 |
(二)利用梅州红色文化对社会大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29-30页 |
(三)利用梅州红色文化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30页 |
二、梅州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一)梅州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不平衡 | 第30-31页 |
(二)梅州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不充分 | 第31-32页 |
三、制约梅州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原因 | 第32-36页 |
(一)梅州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的原因 | 第32-33页 |
(二)梅州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够的原因 | 第33页 |
(三)红色文化与梅州客家文化未能有机结合的原因 | 第33-34页 |
(四)政府对梅州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一的原因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充分发挥梅州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 | 第36-44页 |
一、加强梅州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 第36-37页 |
(一)完善人才队伍结构 | 第36-37页 |
(二)打造人才晋升渠道和发展的平台 | 第37页 |
二、提升梅州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 第37-39页 |
(一)挖掘梅州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37-38页 |
(二)优化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宣传方式 | 第38-39页 |
三、打造具有梅州特色的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 第39-41页 |
(一)发展具有梅州客家特色的红色文化产品 | 第39-40页 |
(二)依托地理优势协同发展红色文化产业链 | 第40-41页 |
四、构建具有系统性的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 第41-44页 |
(一)政府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 | 第41页 |
(二)学校与政府协同合作以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 第41-42页 |
(三)提高社区和家庭的重视程度以共促发展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