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10
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0
页 |
· 引言 | 第10
页 |
· 聚酰亚胺概况 | 第10-18
页 |
· 聚酰亚胺的历史与现状 | 第10-12
页 |
· 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与工艺 | 第12-14
页 |
· 聚酰亚胺的改性及功能化研究 | 第14-18
页 |
· 聚酰亚胺的发展趋势 | 第18
页 |
· 聚酰亚胺前驱体——聚酰胺酸盐的研究概况 | 第18-20
页 |
· SIO_2 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0-23
页 |
· PI/SIO_2 有机一无机纳米复合薄膜概况 | 第23-28
页 |
· PI/SiO_2 有机一无机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 第23-26
页 |
· PI/SiO_2 有机一无机纳米复合薄膜的应用 | 第26-28
页 |
· 本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28
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28-30
页 |
· 聚酰亚胺前驱体——聚酰胺酸盐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 第28-29
页 |
· PI/SiO_2 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 第29-30
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0-36
页 |
· 主要原料 | 第30
页 |
· 实验仪器 | 第30-31
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3
页 |
· 聚酰亚胺预聚体的制备——聚酰胺酸(PAA)的合成 | 第31-32
页 |
· 聚酰亚胺前驱体的制备——聚酰胺酸盐(PAD) | 第32
页 |
·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 | 第32-33
页 |
· 纳米二氧化硅(SiO_2)粒子的制备 | 第33
页 |
· 聚酰亚胺/二氧化硅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33
页 |
· 表征和测试方法 | 第33-36
页 |
· DMEA、PAA和PAD的核磁分析: | 第33
页 |
· 特性粘度的测试 | 第33-34
页 |
· 亚胺化程度的表征 | 第34
页 |
· 介电常数的测试 | 第34
页 |
· 吸水性的测试方法 | 第34
页 |
· 力学性能的测试 | 第34-35
页 |
· 薄膜内部微观形态的观察 | 第35
页 |
· 薄膜耐热性的表征 | 第35
页 |
· 薄膜固化前后收缩率(厚度变化)的测试 | 第35-36
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6-58
页 |
· PI合成过程的研究 | 第36-47
页 |
· PAA合成过程影响因素 | 第36-37
页 |
· DMEA、PAA和PAD的核磁数据分析 | 第37
页 |
· PAA的DMAc溶液亚胺化过程和PAD水溶液亚胺化过程的红外分析 | 第37-41
页 |
· DMEA水溶液中DMEA的含量对PAD溶解度的影响 | 第41
页 |
· PAA和PAD的动态热固化行为的跟踪研究 | 第41-43
页 |
· 时间对PAD的水溶液的特性粘度的影响 | 第43-44
页 |
· DMEA水溶液中DMEA的含量对PI薄膜收缩率的影响 | 第44-45
页 |
· DMEA水溶液中DMEA的含量对PI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5-47
页 |
· S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结构的研究 | 第47-48
页 |
· PI/S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48-58
页 |
· PI/S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49
页 |
· PI/S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动态热固化行为的研究 | 第49-50
页 |
· PI/S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相态的研究 | 第50-52
页 |
· PI/S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研究 | 第52-54
页 |
· PI/S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研究 | 第54
页 |
· PI/S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吸水率研究 | 第54-55
页 |
· PI/S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接触角研究 | 第55-56
页 |
· PI/SiO_2纳米复合薄膜热性能研究 | 第56-58
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8-60
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
页 |
致谢 | 第66-67
页 |
作者简历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7-68
页 |
导师简介 | 第68-71
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