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前言 | 第10-11页 |
1.2 炭纤维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炭纤维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炭纤维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 炭纤维的制备 | 第13-23页 |
1.3.1 聚丙烯腈(PAN)基炭纤维的制备 | 第13-15页 |
1.3.2 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的制备 | 第15-23页 |
1.4 炭纤维复合材料 | 第23-24页 |
1.4.1 炭/炭复合材料 | 第23-24页 |
1.4.2 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 第24页 |
1.4.3 炭纤维增强陶瓷复合材料 | 第24页 |
1.5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5.1 研究背景 | 第24-25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2章 实验 | 第26-30页 |
2.1 沥青原料 | 第26页 |
2.2 熔融纺丝 | 第26-28页 |
2.2.1 纺丝装置 | 第26页 |
2.2.2 主要因素变量实验 | 第26-27页 |
2.2.3 正交实验 | 第27-28页 |
2.3 沥青纤维的预氧化和炭化 | 第28页 |
2.4 沥青原料及纤维的表征 | 第28-30页 |
2.4.1 热重分析 | 第28-29页 |
2.4.2 正交偏光显微分析 | 第29页 |
2.4.3 毛细管流变仪流变测试 | 第29页 |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9页 |
2.4.5 单丝模量测试 | 第29-30页 |
第3章 基于主因素变量实验的纺丝工艺对炭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 第30-47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中间相沥青的物理化学性能 | 第30-39页 |
3.2.1 族组分及偏光显微分析 | 第30-31页 |
3.2.2 热重分析 | 第31-34页 |
3.2.3 流变性能 | 第34-39页 |
3.3 喷丝孔长径比对炭纤维结构的影响 | 第39-42页 |
3.3.1 不同长径比对MP-1 所纺炭纤维结构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2 不同长径比对MP-2 所纺炭纤维结构的影响 | 第40-42页 |
3.4 纺丝温度对炭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 第42-45页 |
3.4.1 不同纺丝温度对MP-1 所纺炭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3.4.2 不同纺丝温度对MP-2 所纺炭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基于正交实验的纺丝工艺对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直径及结构的影响 | 第47-57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基于正交实验的纺丝工艺对炭纤维直径的影响 | 第47-51页 |
4.2.1 炭纤维直径分布 | 第47-48页 |
4.2.2 正交实验的直观分析 | 第48-51页 |
4.3 基于正交实验的纺丝工艺对炭纤维结构的影响 | 第51-56页 |
4.3.1 炭纤维截面结构扫描电镜表征 | 第51-54页 |
4.3.2 炭纤维截面劈裂角度的正交实验直观分析 | 第54-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