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油在水性光固化树脂和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应用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桐油概述 | 第11页 | 1.2 桐油在树脂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桐油用于聚酯树脂 | 第12页 | 1.2.2 桐油用于酚醛树脂 | 第12-13页 | 1.2.3 桐油用于醇酸树脂 | 第13-14页 | 1.2.4 桐油用于聚氨酯树脂 | 第14页 | 1.2.5 桐油用于环氧树脂固化剂 | 第14-15页 | 1.2.6 桐油用于其它树脂 | 第15页 | 1.3 水性树脂简介 | 第15-17页 | 1.3.1 水性树脂的特点 | 第16页 | 1.3.2 水性树脂的合成 | 第16-17页 | 1.4 水性紫外光固化(UV)树脂 | 第17-19页 | 1.4.1 不饱和聚酯树脂 | 第18页 | 1.4.2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 第18页 | 1.4.3 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 | 第18-19页 | 1.4.4 水性UV固化树脂的固化机理 | 第19页 | 1.5 水性聚氨酯树脂 | 第19-22页 | 1.5.1 水性聚氨酯的基本原料 | 第20-21页 | 1.5.2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 | 第21-22页 |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22-23页 | 第2章 桐油酸酐的合成及条件优化 | 第23-31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3-24页 | 2.2.3 桐油酸酐的合成 | 第24页 | 2.2.4 产物分析检测与表征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0页 | 2.3.1 催化剂种类对桐油酸酐合成反应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2 反应温度及时间对桐油酸酐合成反应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3 原料配比对桐油酸酐合成反应的影响 | 第27页 | 2.3.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29页 | 2.3.5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 第29-30页 | 2.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桐油基水性光固化树脂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31-42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1-36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2页 | 3.2.3 桐油基水性光固化树脂的合成 | 第32-33页 | 3.2.4 样品的制备 | 第33页 | 3.2.5 分析测试与表征 | 第33-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0页 | 3.3.1 桐油酸酐与丙烯酸羟乙酯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6-37页 | 3.3.2 外光谱分析 | 第37-38页 | 3.3.3 原料配比对桐油基水性光固化树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4 原料配比对水性光固化树脂粒径的影响 | 第39页 | 3.3.5 原料配比对桐油基水性光固化树脂固化性质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6 原料配比对固化膜应用性能的影响 | 第40页 | 3.4 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桐油改性水性聚氨酯树脂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42-56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2-48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42-43页 |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43页 | 4.2.3 端羟基聚氨酯的合成 | 第43-44页 | 4.2.4 桐油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 第44-45页 | 4.2.5 分析测试和表征 | 第45-4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4页 | 4.3.1 合成阶段各反应随时间的变化 | 第48-49页 | 4.3.2 HO—PU—OH分子量分析 | 第49-50页 | 4.3.3 乳液稳定性分析 | 第50页 | 4.3.4 乳液粒径分析 | 第50-51页 | 4.3.5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1页 | 4.3.6 固化膜的热重分析 | 第51-52页 | 4.3.7 桐油酸酐用量对固化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8 桐油酸酐用量对固化膜应用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9 回粘性分析 | 第54页 | 4.4 小结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