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探索:提高农民种粮极性的视角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粮食作物论文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探索:提高农民种粮极性的视角
论文目录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引言第9-15页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背景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4页
  1.3 本文思路第14-15页
第2章 中国控制粮价上涨、保障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第15-24页
  2.1 世界粮价的新冲击第15-17页
    2.1.1 全球粮食危机可能重演的警告第15页
    2.1.2 农作物歉收带来全球粮食上涨压力第15-16页
    2.1.3 国际游资炒高全球粮价第16-17页
  2.2 中国粮食供应受国际市场冲击较大第17-24页
    2.2.1 粮食价格上涨带动物价指数上涨第17页
    2.2.2 中国粮食生产的基础条件日益严峻第17-19页
      2.2.2.1 我国耕地资源逐年减少第17-18页
      2.2.2.2 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第18-19页
      2.2.2.3 各种人为因素造成土地的破坏废弃,造成粮食用地减少第19页
      2.2.2.4 土壤污染带来粮食生产的安全危险第19页
    2.2.3 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第19-20页
    2.2.4 我国粮食单产提高受到限制第20-21页
    2.2.5 我国缺粮人口庞大绝对数量,增加了我国粮食安全压力第21页
    2.2.6 中国的粮食储备存在着隐性风险第21-22页
    2.2.7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粮食生产环境恶化第22页
    2.2.8 世界范围内中国粮食风险较大第22-23页
    2.2.9 农民的弃耕、种粮投入减少更令人忧虑第23-24页
第3章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第24-35页
  3.1 农民种粮收益低,劳动强度大,粮食种植风险大,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最根本原因第24-28页
    3.1.1 大多数农民放弃粮食生产、投身工业领域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第24页
    3.1.2 未来农民中的骨干没有从事种粮生产第24-25页
    3.1.3 农民外出打工的家庭个案分析第25页
    3.1.4 农民工比种粮有吸引力的原因分析第25-27页
      3.1.4.1 农民打工收入远大于种粮收入是最直接的原因第25-26页
      3.1.4.2 打工工作简单、收入有保障第26页
      3.1.4.3 粮食生产风险大,收入没有保障第26-27页
    3.1.5 农村户口的吸引力与农民种粮积极性第27-28页
      3.1.5.1 农村集体经济可以为村民提供分红及福利第27页
      3.1.5.2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房屋拆迁带来的巨额收益第27-28页
      3.1.5.3 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也可以吸引一些人重回农村第28页
      3.1.5.4 国家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强化了一些人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第28页
  3.2 农业补贴没有起到预期目的第28-30页
    3.2.1 粮食补贴力度不够第29页
    3.2.2 粮食补贴的发放方式影响了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目标的实现第29-30页
    3.2.3 政策性补贴之间的政策导向性不协调,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第30页
  3.3 农业技术培训不到位,农业新技术、良种应用效果受限制第30-32页
    3.3.1 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不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匮乏、农技推广经费不足第30-31页
    3.3.2 公益性与经营性矛盾,影响了部分基层农技推广站的公众形象第31页
    3.3.3 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内容与农民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第31页
    3.3.4 农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第31-32页
  3.4 乡村干部指导农业成为软任务,难以承担起领导、指导、保障粮食生产的任务第32-33页
    3.4.1 乡村干部的工作重点在做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第32页
    3.4.2 乡村干部农业专业知识不足第32页
    3.4.3 农业生产成为一些乡村领导的软任务第32-33页
  3.5 农业生产资料大幅度涨价,种粮成本增加第33-34页
    3.5.1 农民粮食生产成本计算显示,农民种粮收益下降第33页
    3.5.2 从长期看,我国农业成本的上涨是全面上涨第33页
    3.5.3 粮食生产成本上涨,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未来增长潜力第33-34页
  3.6 种植经济作物对种粮的冲击第34-35页
    3.6.1 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明显高于种植粮食第34页
    3.6.2 有些地方政府鼓励农民改种经济作物出台特殊政策第34-35页
第4章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思路与对策第35-39页
  4.1 发挥粮食政策激励机制作用,让农民通过种粮获得不低于外出打工或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第35-36页
    4.1.1 在国家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惠农、兴粮、富民"政策,使种粮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第35页
    4.1.2 改变粮食补贴发放方式,切实提高种粮农民的收益水平,发挥粮食补贴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最大效应第35-36页
    4.1.3 进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进而提高种粮农民的收益第36页
    4.1.4 要进一步提高粮食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大对粮食物流、加工、销售一体化企业发展的培育第36页
  4.2 坚持城乡统筹和城乡互动战略,用工业的理念来谋划现代农业发展第36-37页
  4.3 转变传统观念,将农业作为一种需要大量投资、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关系到社会是否会动荡的重要产业第37页
  4.4 借鉴日本农业协会形式,推动我国农村农业经营模式变革第37-39页
    4.4.1 建立农业协会或农村行业协会等组织,弥补乡村领导在农业发展方面的专业性不足的缺陷第38页
    4.4.2 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培养更高水平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需要的农民队伍第38-39页
结论与不足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后记第42-43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43-44页
详细摘要第44-49页

本篇论文共49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探索:提高农民种
中国小麦流通渠道研究
我国农产品冷链运行模式研究
民初农业政策及效果分析
工业化、制度因素对我国城市化的影
大型工业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决策与
中国稀土金属出口定价权问题研究
内蒙古稀土产业发展对策的探讨
价值链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与应用研
进口铁矿石价格变动对我国钢铁企业
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机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基于内部控制的IT维修行业备件管理
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在太阳能电池制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指标体系的河北省乳制品工业竞
中仪国际招标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建筑业项目经理职业制度研究
基于物流港口企业业务流程战略转型
风险分担视角下城市轨道交通BT项目
信息技术在BW集团公司治理中的应用
我国企业对社区社会责任的缺失及其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研究
IT外包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和谐理论的供应链链内企业管理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发展研究——以政
企业战略的动态能力构建研究
企业并购估价问题研究——以出版传
企业QHSE管理绩效成熟度评价及其应
吉利集团跨国并购的文化冲突研究
粮食生命线工程系统构造与演化研究
我国管理层收购典型融资模式研究
北京BW公司职能部门工作分析研究
基于计算实验金融的指令驱动市场指
HK公司岗位分析研究——以质量安全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研究——以
服务供应链中外包方与提供商间的信
ZTX集团公司薪酬管理体系再设计
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研究
武钢港务公司关键岗位特征分析与优
员工电脑怠工行为对个人绩效影响的
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收益差异
高新技术企业异质型人力资本的隐性
Knight不确定环境下分布差异度量与
基于尖端突变理论的组织惯性测量研
中国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监管博弈分
基于风险树模型的综合量化评估方法
银行并购及其规制博弈分析
基于心理契约的中小企业核心员工激
企业家才能对工业化水平的影响研究
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及风险防范研究
营销管理者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应用研
定制产品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与诊断方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人员的胜任力
企业战略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研究
我国铁路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研究—
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
石家庄制药产业创新网络研究
产业集聚、空间分布与就业——基于
汽车座椅生产混流装配线的排产优化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
恒大地产品牌建设分析
GPS中小经销商发展转型研究
能源优化配置机制的博弈与投入产出
我国餐饮业细节营销研究——以四川
中国财政支出空间效应研究
合规管理下销售人员管理研究——以
中国创业板公司IPO的资本成本效应研
某银行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北京市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基于
顾客资产会计处理研究
商业银行顾客满意度研究——以中国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演进研究
企业捐赠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
中央企业母公司产权改革研究
服务供应商服务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
 
粮食安全论文 农民 种粮积极性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fanny**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