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基层公务员培训问题研究——以隆安县国家税务局为例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国税基层公务员培训的基本理论概述 | 第16-22页 | 2.1 国税基层公务员的界定 | 第16页 | 2.2 培训的相关界定 | 第16-17页 | 2.2.1 培训界定 | 第16页 | 2.2.2 公务员培训界定 | 第16-17页 | 2.2.3 国税基层公务员培训界定 | 第17页 | 2.3 国税基层公务员培训的意义 | 第17-18页 | 2.3.1 有效提升公务员的综合素质 | 第17-18页 | 2.3.2 贯彻落实人才强国和人才兴税的战略政策 | 第18页 | 2.3.3 实现税收事业和人才的全面发展 | 第18页 | 2.4 国际税务公务员培训经验借鉴 | 第18-22页 | 2.4.1 培训取向——能力本位 | 第19页 | 2.4.2 培训理念——需求引导 | 第19-20页 | 2.4.3 培训内容——丰富多样 | 第20页 | 2.4.4 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 第20页 | 2.4.5 培训评估——全面体系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隆安县国税局公务员培训现状分析 | 第22-39页 | 3.1 隆安县国税局基本资料及其培训情况 | 第22-27页 | 3.1.1 隆安县国税局开展公务员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第24-25页 | 3.1.2 隆安县国税局公务员培训方式 | 第25-26页 | 3.1.3 隆安县国税局公务员培训内容 | 第26-27页 | 3.2 隆安县国税局公务员培训的主要特点 | 第27-30页 | 3.2.1 狠抓业务轮训和业务培训 | 第27-28页 | 3.2.2 实行轮岗制度,培养工作多面手 | 第28页 | 3.2.3 建立培训中心基地,促进高素质人才的成形 | 第28-29页 | 3.2.4 利用新兴媒体技术开展远程培训 | 第29-30页 | 3.3 隆安县国税局公务员培训存在问题 | 第30-33页 | 3.3.1 培训内容表面化和简单化 | 第30页 | 3.3.2 培训方式传统化 | 第30-31页 | 3.3.3 培训手段的宽松化和停滞化 | 第31页 | 3.3.4 培训师资问题 | 第31-32页 | 3.3.5 公务员群体的培训积极性问题 | 第32-33页 | 3.4 隆安县国税局公务员培训问题产生原因及其分析 | 第33-39页 | 3.4.1 培训观念出现偏差 | 第33-35页 | 3.4.2 各项培训机制的不健全 | 第35-37页 | 3.4.3 尚未构建优秀的国税文化体系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改进和完善隆安县国税系统公务员培训的建议 | 第39-52页 | 4.1 完善培训制度,促进培训体系的制度建设 | 第39-41页 | 4.1.1 明确培训目的和指导原则 | 第39页 | 4.1.2 建立公务员的“培训需求”分析机制 | 第39-40页 | 4.1.3 建立和健全培训激励机制 | 第40页 | 4.1.4 建立培训的加压驱动机制 | 第40-41页 | 4.1.5 完善培训管理制度 | 第41页 | 4.2 创新课程设置,促进培训体系的课程建设 | 第41-43页 | 4.2.1 基本的岗位核心技能的课程设置 | 第41-42页 | 4.2.2 公务员个人综合素质的课程设置 | 第42页 | 4.2.3 国税组织凝聚力提升的课程建设 | 第42-43页 | 4.3 加强培训的教师队伍建设 | 第43-44页 | 4.3.1 正式培训教师的完美上岗 | 第43页 | 4.3.2 兼职培训教师的合适选择 | 第43-44页 | 4.3.3 后备培训教师的及时补充 | 第44页 | 4.4 统筹培训资源,促进培训体系的资源建设 | 第44-46页 | 4.4.1 加大对培训硬件设施的投入 | 第44页 | 4.4.2 国税系统内部制定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整合内部资源 | 第44-45页 | 4.4.3 国税系统与其他公务员系统培训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 第45页 | 4.4.4 国税系统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达到共赢 | 第45-46页 | 4.5 传统和现代结合的培训方式,促进培训方式多元化 | 第46-47页 | 4.5.1 依托“传统的课堂教学+岗位实训”模式,提高国税系统公务员的业务技能 | 第46页 | 4.5.2 依托现代培训手段,培养国税系统的复合型人才 | 第46-47页 | 4.5.3 依托“网络媒体”等新手段,拓宽培训的覆盖面 | 第47页 | 4.6 建立创新型的税务系统 | 第47-50页 | 4.6.1 创新培训制度,增加培训的规范性 | 第48页 | 4.6.2 创新培训内容,增加培训的吸引力 | 第48页 | 4.6.3 创新培训主体,增加培训的可持续性 | 第48页 | 4.6.4 创新培训方式,增加培训的灵活性 | 第48-49页 | 4.6.5 创新培训技巧,增加培训的趣味性 | 第49页 | 4.6.6 创新培训手段,增加培训的现代性 | 第49页 | 4.6.7 创新培训的效果评估,增加培训的有效性 | 第49-50页 | 4.7 建立学习型的税务系统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引用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8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