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导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1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有关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营销的研究情况 | 第12-14页 |
1.2.1 国外学者的研究情况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学者的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2.1.1 商业银行 | 第15页 |
2.1.2 个人理财业务 | 第15页 |
2.1.3 个人理财产品 | 第15-16页 |
2.1.4 市场营销策略 | 第1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2.1 STP理论 | 第16-17页 |
2.2.2 7Ps理论 | 第17-18页 |
2.2.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18-21页 |
3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 第21-29页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第21-23页 |
3.1.1 稳定的政治环境 | 第21页 |
3.1.2 良好的经济环境 | 第21-22页 |
3.1.3 不断改善的社会文化环境 | 第22页 |
3.1.4 快速发展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环境 | 第22-23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行业分析 | 第23-26页 |
3.2.1 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 | 第23页 |
3.2.2 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3.2.3 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 | 第25-26页 |
3.3 市场需求及购买行为分析 | 第26-29页 |
4 中国光大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经营现状分析 | 第29-41页 |
4.1 中国光大银行的发展历程 | 第29页 |
4.2 光大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 | 第29页 |
4.3 中国光大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经营现状 | 第29-35页 |
4.3.1 光大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种类及组合 | 第29-32页 |
4.3.2 光大银行“阳光理财”产品的良好市场表现 | 第32-35页 |
4.4 光大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营销资源 | 第35-37页 |
4.4.1 资金规模大,实力雄厚 | 第35页 |
4.4.2 网点密集,优势明显 | 第35-36页 |
4.4.3 多年塑造的“阳光理财”品牌资源 | 第36-37页 |
4.5 中国光大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SWOT分析 | 第37-41页 |
4.5.1“SWOT分析法”简述 | 第37-38页 |
4.5.2 中国光大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SWOT分析 | 第38-41页 |
5 光大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目标市场战略 | 第41-44页 |
5.1 完善客户基本信息数据库,对客户进行市场细分 | 第41页 |
5.2 结合实际,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市场 | 第41-42页 |
5.3 根据目标市场,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 第42-44页 |
6 光大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营销策略 | 第44-52页 |
6.1 产品策略 | 第44-45页 |
6.1.1 加强理财产品创新,推行“订单式”理财产品 | 第44-45页 |
6.1.2 推进理财产品优化组合 | 第45页 |
6.2 价格策略 | 第45-46页 |
6.2.1 探索引进先进的定价理念 | 第45-46页 |
6.2.2 采用科学的定价方法 | 第46页 |
6.3 渠道策略 | 第46-47页 |
6.4 促销策略 | 第47-49页 |
6.4.1 坚持“阳光理财”的品牌促销 | 第47页 |
6.4.2 采取灵活多样的人员推销 | 第47-48页 |
6.4.3 采取形式多样的联合促销与推广 | 第48-49页 |
6.4.4 助力公益行动的公关营销 | 第49页 |
6.5 员工素质与技能的提升 | 第49-50页 |
6.5.1 严格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加强专业培训管理 | 第49页 |
6.5.2 加强实践锻炼,提高从业人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 | 第49-50页 |
6.5.3 加强对外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经验 | 第50页 |
6.6 服务流程改进策略 | 第50页 |
6.7 产品有形展示策略 | 第50-52页 |
7 结束语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